《歡樂頌2》故事的已經進行到后半程,關關也迎來了自己的男友謝童,據說還有黑化的戲碼甚是期待。但今天我們聊聊樊勝美和王柏川這對苦命鴛鴦,在網上有大量的解密說這兩個人最后是分手了,樊勝美據說嫁給了,一個醫生。樊勝美和王柏川的愛情在它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覆滅,因為兩個人的金錢人格不搭調。
一、什么是金錢人格
金錢人格的概念是由美國的一對夫婦提出的,解釋了每個人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每個人考慮和處理金錢問題的方式都是獨特的,這種方式就是所謂的金錢人格。每個人的金錢人格都不同,但最常見的主要有五種:省錢王、消費狂、冒險家、求穩者、隨性者。
省錢王:能省則省。
消費狂:有錢就買,滿足心理需求。
冒險家:追求消費或投資的刺激。
求穩者:肯花錢,前提是萬無一失。
隨性者:花不花錢全憑感覺。
每個人的金錢人格都不止一種,而是兩種甚至三種的排列組合,金錢人格是非常個人化的,很多人覺得攻擊我的金錢人格,就是攻擊我本人。所以金錢問題比其他問題,更容易引發爭吵,也更傷感情。
二、王柏川和樊勝美的金錢人格
樊勝美的金錢人格是偏消費狂的,雖然樊勝美為家里寄了很多錢,自身只能買一些高仿名牌,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分析,以樊勝美的經濟實力,在上海可以月收入在1萬2左右,還是不錯的。
樊勝美的消費基本上是滿足精神需求,她之所以這么拼命的給家里寄錢,恰恰是因為樊家一直重男輕女。從小樊勝美即使是品學兼優,美貌動人,也一直是被家中忽略的。基本上沒人會覺得他重要,現在自己賺了錢,每個月能幫助父親看病、幫哥哥交房貸、支付哥哥孩子的教育費用,這本質上就是在彌補自己童年的創傷。她需要向家里證明,我是重要的,我是優于我哥的。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樊勝美這么慘了,還是要拼命的寄錢,原因就在這,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再看一下為什么經常買高仿的名牌?為了面子,為了和工作配套的消費,本質上也是滿足精神需求,所以樊勝美的消費觀是偏消費狂的。
我們再看一下王柏川,他的金錢性格就有些復雜了,租寶馬,給樊勝美買包包,都屬于消費狂型。但是從他做生意的人際交往,和最后買房子不寫樊勝美的事情上來看,他的消費觀還是偏求穩著多一些。
三、怎么經營消費狂和求穩者的愛情
消費狂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度消費和債務,而求穩者恰恰不能承受沒有計劃性的消費。消費狂為了掩蓋這些問題,就會有自己的小秘密。而求穩者呢,要實現自己的目的就要各種精打細算,保證萬無一失,就會緊緊的抓住財政權。這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財物不忠。而解決這種財物不忠最好的方法,就是財務會面,大家把自己的計劃、需求、夢想,都攤開說明白,一同做規劃。
但是從樊勝美和王柏川的相處模式上我們就能看出問題,王柏川為了自己的面子,遇到事情能不說就不說。甚至讓樊勝美的朋友都幫助他撒謊,完全沒有財物透明。樊勝美因為王柏川母親的反對,也不能公開說自己的財物問題。兩個人在一起就是在演戲,互相都不知道對方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王柏川想做生意,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想把錢壓在房子上。樊勝美的理想就是想買房有自己穩定的家。王柏川想她咋不支持我,樊勝美想他咋不理解我。雞同鴨講注定失敗。
]+)",??y?0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