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談到孤獨,相信你一定不會陌生。仔細回顧,你是不是發現身邊會出現這兩種聲音?
一:贊美孤獨。偉人們最推崇這種高尚的品質。叔本華說:“人,要么孤獨,要么平庸”。總得說來,孤獨會給你自由支配的獨處時光,可以盡情做你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不給別人打擾。
二:抵制孤獨。社會上出現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自閉癥患者自殺事件……”都反應了孤獨的消極一面。孤獨會讓你與世界失去聯系,感受不到人情的溫暖。
要談孤獨,你最應該關注的是孤獨的來源或者我們人類為什么會進化出孤獨這種情感。因為孤獨的情感既然存在那么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你想想看,不是嗎?
告訴你一個事實,雖然你會很驚訝,但請不得不去接受。
孤獨并不是由來已久的一種情感,它只是現代社會的病態產物。
02
在遠古狩獵時期,人類沒有孤獨感。
先來看看人類學和社會心理學的一個研究成果:
祖先為了生存,只能集體捕獵,因為只有這樣,捕到獵物的幾率才大而且也能避免遭受大型猛獸攻擊,可謂是“人多力量大”。所以,人類就像像現代的黑猩猩一樣,是群體性動物--簡明來說,就是生活在一起,集體吃喝玩樂。
同樣,我們的祖先接觸的人都是直系親屬關系--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因為具有相同的血緣,祖先們彼此都被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人類擅長或者只喜歡跟自己有血緣關系和親密關系的人工作和生活。不像今天,人類為了生存必須大規模的遷徙。但這樣違背了人類的天性(和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進行工作、交流和生活)。
即使群體中有一兩個的孤獨的個體,但也被視為異類或基因突變的物種。因為如果他們不通過合作去捕獵,那么他們獲得食物的機會就少,相對那些合作捕獵的人生存率就低。所以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就會避免變得孤立,那么他們身上帶的被稱得上是“孤獨的基因”也會被淘汰。
總之一點,孤獨的個體在原始時期根本無法生存。所以從進化心理學和生物社會學角度看,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為了生存和繁殖就會避免進化出孤獨的心態,相反進化出群體心態。
03
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經常調侃說:“如今的人類頭頂著一個遠古時期的大腦,而卻生活在現在社會。”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人類經常表現出來不理性的行為和心態。
人類要進化出一個行為和心態需要幾萬年。人類度過狩獵時期用了9萬年,度過農業時期用5000年,而我們度過現在的工業時期僅僅用了250年。由此看來,人類的很多行為和心態在原始狩獵時期就已經進化好了,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行為方式、心態、決策方式只是適應原始狩獵時期的環境,而不適合現在高度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時代。
這就不難理解人們經常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因為你那套行為和決策方式早過時了 而你還沒有進化出更適合現代的行為和決策方式。
所以,想要探求人類的行為和心態背后的進化邏輯,只要看看處于遠古捕獵時期的人在干什么,我們現在的行為和心態和他們沒有本質的區別。(ps:這也是前沿進化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方向)
所以,上文所提到的孤獨心態,并不是人類進化的結果,而是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所帶來的病態的產物。
04
現代社會什么方面導致了孤獨心態、他對我們有什么影響,這才是我們探討的方向。
現代社會最顯著的兩點變化:
1.社會的高度競爭化
因為現代社會競爭壓力過大,為了可以生活的更好,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然而最符合人類天性的那個生存結構(親屬有血緣關系的人生活在一起)被完全地破壞。人類習慣與親密的且具有血緣關系的人交往了,面對周圍大量的陌生人,會顯得不適,因為我們還沒有進化出與陌生人深入協作的基因。
這時肯定會有人反對,我身邊那誰誰誰就善于交際、經常和陌生人交往。但是全世界70億人口,你覺得能有多少比例的人像你說的那樣。一個基因出現的幾率雖然小,但是乘與70億人,這數量不用我說,你心里明白了吧。
2.交往方式的改變
遠古時期生存的人類每天的生活圈很小,一個人類種族部落最大也只有一兩百人,但是現代社會我們接觸的人遠不止如此。
著名的“鄧巴數字”--150
人的大腦新皮層大小有限,提供的認知能力只能使一個人維持與大約150個人的穩定人際關系,這一數字是人們擁有的、與自己有私人關系的朋友數量。也就是說,人們可能擁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網站的“好友”,但只維持與現實生活中大約150個人的“內部圈子”。
所以古人在相對小的生活圈內,很容易彼此維持良好的關系。
但是對于現在人來說,我們的交友圈遠超過150人,這就導致我們進化而來的社交方式對于現代的人類不適應。所以,我們每天才在微信、QQ等社交軟件維持繁多的社會關系,而不能靠每天的見面交流去維系。
面對大量的社交好友,我們無法對每一個關系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維系好每一個關系。這只會讓我們身心俱疲,疲于應對每一個關系。我們大部分時間如果被社交所占據,就會產生心里失衡,由此產生心理屏障,保護自己,隔絕外界大量不確定的關系。產生的后果就是大家常說的孤獨。
04
既然孤獨的心態是時代的產物,那就有它產生的道理。我們既要看到孤獨壞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
在現代社會信息量超大的情況下,任何人必須集中用大量時間獲取和消化信息。這也叫學習的過程。于此相反,我們的祖先接觸的社會信息量少,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
而文明化過程就是是信息量激增的過程,因此人類在這個時代需要孤獨,只有人處在孤獨的時候才能調動自己全部智力和精力去消化大量的信息。
人如果不去享受和運用孤獨,那么這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是極差的。因為他們無法去消化大量的信息、學習大量的知識,去適應快速變化的時代。
所以,孤獨本是社會發展和文明化帶來的“副產品”,但是人如果要適應社會發展,又必須要享受和運用孤獨。
孤獨是一個時代病,它無藥可救,因為它成為了我們的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