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讓我推薦書目,想了想,何不直接列個書單出來呢?
我一直視閱讀為休閑和放松的一種方式,所以在書目選擇中,多以“甜品”為主。同樣希望通過閱讀達到放松、休閑目的的朋友可以看過來。
《解憂雜貨店》
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的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用。
一本看完之后,你真真切切從內心深處愿意相信其中故事的書。我上一次有這種感覺還是看《哈利波特》的時候。
我們閱讀時,多半是通過作者來選書,久而久之,就會有一些作者自帶通關屬性了。JK羅琳算一個,東野圭吾算一個。
東野圭吾的書一向很有代入感,雖然都是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寫的,但卻總能給你毫無由來的真實感。《解憂雜貨店》亦不例外。
平日生活中,我們總愛說“早知道”,好像只要能知道生活的軌跡,就會活得輕松一些。事實呢?事實是在你彷徨迷茫,尋求幫助和解脫的時候,其實內心早就有了答案。
如果你正處在內心動蕩不安的狀態下,那么不妨嘗試這道菜,它也許并不能替你出謀劃策,解決問題,但是卻能讓你靜下心來,重新俯瞰生活。
《看見》
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看見》對我而言最大的觸動就是它打開了我的“天眼”。
沒有開“天眼”之前的我們都是兩只眼睛,面對面站著,兩眼平視,從世界的平面看對方,永遠無法突破空間對人的束縛。
可是開了“天眼”之后,額頭的那只眼睛高于對方的雙眼,我們就突破了空間的限制,好像以上帝的視角看世界一樣。
通常,在談論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知不覺的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發言,比如女性對“性別歧視”的義憤填膺,以及男生對“孕期出軌”的理解萬歲。很少有人能跳出自己的身份設定,以第三方的角度看待問題。但是柴靜做到了。
這是一本敘事的書,可是我卻認為它在邏輯思維方面尤為出色。眼見不一定為實,角度才是關鍵。
如果你也想要打破思維的墻,嘗試換個角度看世界,那么它會是你的啟蒙老師。
《江城》
中國人缺乏這樣的傳統,即將個人的身份認同建立在既定的價值體系之上,而不管別人怎么看待。
不是歷史書,卻勝似歷史書。
《江城》是何偉從另一個角度描寫的中國。他寫中國人的狹隘,排外和冷漠;也寫中國人的單純,善良和樂觀。
他不講大事,只看細節。但是也正是這些細節詮釋了當時中國的整個歷史背景,描繪了當時中國的整體社會形象,將一個看似遙遠的時代,一點一點的搬到了我們面前。
《江城》的文筆一定不是最棒的,但是他對當年中國的描述一定是最客觀的。
如果你希望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的話,這份“甜品”你一定要嘗嘗。
《島上書店》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都應該去看這本書,因為它本身就是一本移動的書單。
堅持閱讀的這幾年里,總會有人不解的問我,“看那么多書到底有什么用。”以前我總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可是自從看了《島上書店》之后,我都會用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告訴他們:“拯救我的人生。”
書中的故事并不是個例,只不過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放大版,所以和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我相信閱讀會帶給我新的人生,拯救我的世界。它只是需要時間。
如果你也曾因閱讀遭遇過質疑,甚至曾經一度想過放棄,請務必收下這份良品,相信我,你一定用得到。
最后,讀書不止,生命不息,與君共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