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IPTV/OTT共存項目用不同IP范圍)

【簡介】
虛擬局域網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用于在二層交換機上分割廣播域的技術,就是VLAN。VLAN所指的LAN特指使用路由器或交換機分割的網絡,即廣播域。

【用途】
如果僅有一個廣播域,有可能會影響到網絡整體的傳輸性能,因為廣播幀會傳播到網絡中的每一臺主機,對每一臺主機CPU造成負擔。
通過利用VLAN,我們可以自由設計廣播域的構成,提高網絡設計的自由度。

【機制】
通常,在一臺未設置任何VLAN的二層交換機上,任何廣播幀都會被轉發(fā)給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其他端口(Flooding)。
VLAN通過限制廣播幀轉發(fā)的范圍分割了廣播域,以 VLAN ID 來區(qū)分的不同的VLAN。劃分不同的VLAN后,廣播幀只會在同一VLAN內轉發(fā)。

在交換機上設置VLAN后,如果未做其他處理,VLAN間是無法通信的,而通常兩個廣播域之間由路由器連接,廣播域之間來往的數據包都是由路由器中繼的。
因此,VLAN間的通信也需要路由器提供中繼服務,這被稱作“VLAN間路由”。VLAN間路由,可以使用普通的路由器,也可以使用三層交換機。

【交換機的端口】
交換機的端口,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訪問鏈接(Access Link)
匯聚鏈接(Trunk Link)

“將不同交換機相同VLAN通過端口并聯起來。但是擴展性和管理效率都不好。讓交換機間互聯的網線集中到一根上,這時使用的就是匯聚鏈接(Trunk Link)”

① 訪問鏈接
只屬于一個VLAN,且僅向該VLAN轉發(fā)數據幀的端口,通常連客戶機。
設置VLAN的順序是:生成VLAN,設定訪問鏈接(決定各端口屬于哪一個VLAN)

設定訪問鏈接的方法:
(1)靜態(tài)VLAN (Port Based VLAN)
基于端口的VLAN,明確指定各端口屬于哪個VLAN的設定方法。不適合那些需要頻繁改變拓補結構的網絡
(2)動態(tài)VLAN
根據每個端口所連的計算機,隨時改變端口所屬的VLAN的設定方法。

分為以下三類,其間的差異,主要在于根據OSI參照模型哪一層的信息決定端口所屬的VLAN。決定端口所屬VLAN時利用的信息在OSI中的層面越高,就越適于構建靈活多變的網絡。
1)基于MAC地址的VLAN(MAC Based VLAN)
通過查詢并記錄端口所連計算機上網卡的MAC地址來決定端口的所屬。
假定有一個MAC地址“A”被交換機設定為屬于VLAN“10”,那么不論MAC地址為“A”的這臺計算機連在交換機哪個端口,該端口都會被劃分到VLAN10中去。
計算機連在端口1時,端口1屬于VLAN10;而計算機連在端口2時,則是端口2屬于VLAN10。
2)基于子網的VLAN(Subnet Based VLAN)
通過所連計算機的IP地址,來決定端口所屬VLAN的
即使計算機因為交換了網卡或是其他原因導致MAC地址改變,只要它的IP地址不變,就仍可以加入原先設定的VLAN。
3)基于用戶的VLAN(User Based VLAN)
根據交換機各端口所連的計算機上當前登錄的用戶,來決定該端口屬于哪個VLAN

② 匯聚鏈接
能夠轉發(fā)多個不同VLAN的通信的端口,也可用來形成跨越多臺交換機的VLAN。
匯聚鏈路上流通的數據幀,都被附加了用于識別分屬于哪個VLAN的特殊信息。

案例:
① A發(fā)送的數據幀從交換機1經過匯聚鏈路到達交換機2時,在數據幀上附加了表示屬于VLAN a的標記。
② 交換機2收到數據幀后,經過檢查VLAN標識發(fā)現這個數據幀是屬于VLAN a的。
③ 因此去除標記后根據需要將復原的數據幀只轉發(fā)給其他屬于VLAN a的端口。經過確認目標MAC地址并與MAC地址列表比對后只轉發(fā)給目標MAC地址所連的端口。
只有當數據幀是一個廣播幀、多播幀或是目標不明的幀時,它才會被轉發(fā)到所有屬于VLAN a的端口

“匯聚鏈路上流通著多個VLAN的數據,自然負載較重。因此,在設定匯聚鏈接時,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支持100Mbps以上的傳輸速度?!?/p>

【匯聚方式】
在交換機的匯聚鏈接上,可以通過對數據幀附加VLAN信息,構建跨越多臺交換機的VLAN。
附加VLAN信息的方法 IEEE802.1Q 和 ISL

① EEE802.1Q,經過IEEE認證的對數據幀附加VLAN識別信息的協議
EEE802.1Q所附加的VLAN識別信息,位于數據幀中“發(fā)送源MAC地址”與“類別域(Type Field)”之間。具體內容為2字節(jié)的TPID和2字節(jié)的TCI,共計4字節(jié)。
這時數據幀上的CRC是插入TPID、TCI后,對包括它們在內的整個數據幀重新計算后所得的值。而當數據幀離開匯聚鏈路時,TPID和TCI會被去除,這時還會進行一次CRC的重新計算。

TPID的值,固定為0x8100。交換機通過TPID,來確定數據幀內附加了基于IEEE802.1Q的VLAN信息。而實質上的VLAN ID,是TCI中的12位元。由于總共有12位,因此最多可供識別4096個VLAN。

【VLAN間路由】
兩臺計算機即使連接在同一臺交換機上,只要所屬的VLAN不同就無法直接通信。
因為在LAN內的通信,必須在數據幀頭中指定通信目標的MAC地址。而為了獲取MAC地址,TCP/IP協議下使用的是ARP。ARP解析MAC地址的方法,則是通過廣播。
計算機分屬不同的VLAN,即分屬不同的廣播域,收不到彼此的廣播報文。
為了能夠在VLAN間通信,需要利用OSI參照模型中更高一層——網絡層的信息(IP地址)來進行路由。

“交換機通過對各端口所連計算機MAC地址的學習,生成MAC地址列表(端口:MAC地址:VLAN)”

① 路由器提供路由功能
當使用一條網線連接路由器與交換機、進行VLAN間路由時,需要用到匯聚鏈接。

首先將用于連接路由器的交換機端口設為匯聚鏈接,而路由器上的端口也必須支持匯聚鏈路。雙方用于匯聚鏈路的協議自然也必須相同。接著在路由器上定義對應各個VLAN的“子接口(Sub Interface)”。
盡管實際與交換機連接的物理端口只有一個,但在理論上我們可以把它分割為多個虛擬端口。VLAN將交換機從邏輯上分割成了多臺,因而用于VLAN間路由的路由器,也必須擁有分別對應各個VLAN的虛擬接口。

(1)同一VLAN內通信時數據的流程

計算機A與同一VLAN內的計算機B之間通信,收發(fā)信雙方同屬一個VLAN之內的通信,一切處理均在交換機內完成。
1)計算機A發(fā)出ARP請求信息,請求解析B的MAC地址。
2)交換機收到數據幀后,檢索MAC地址列表中與收信端口同屬一個VLAN的表項。
3)計算機B連接在端口2上,于是交換機將數據幀轉發(fā)給端口2,最終計算機B收到該幀。

(2)不同VLAN間通信時數據的流程:發(fā)送方——交換機——路由器——交換機——接收方

計算機A(VLAN 1)與不同VLAN的計算機C(VLAN 2)通信,需要通過路由器
1)計算機A從通信目標的IP地址得出C與本機不屬于同一個網段,向設定的默認網關(Default Gateway,GW,即路由器)轉發(fā)數據幀,在發(fā)送數據幀之前,用ARP獲取路由器的MAC地址
2)得到路由器的MAC地址R后,發(fā)送往C去的數據幀,此數據幀中,目標MAC地址是路由器的地址R,但目標IP地址仍是最終要通信的對象C的地址。
3)交換機收到數據幀后,檢索MAC地址列表中與發(fā)出端口同屬一個VLAN的表項。由于匯聚鏈路會被看作屬于所有的VLAN,交換機連接路由器端口也屬于被參照對象,則通過匯聚鏈接往MAC地址R發(fā)送數據幀。
4)路由器收到數據幀后,確認其VLAN識別信息,由于它是屬于VLAN 1的數據幀,因此交由VLAN 1的子接口接收。然后根據路由器內部的路由表,判斷該向哪里中繼。即從VLAN 2的接口轉發(fā)
這時,數據幀的目標MAC地址被改寫成計算機C的目標地址,且附加了屬于VLAN 2識別信息
5)交換機收到數據幀后,根據VLAN標識信息從MAC地址列表中檢索屬于VLAN 2的表項。交換機將數據幀除去VLAN識別信息后轉發(fā)給計算機C

“隨著VLAN之間流量的不斷增加,很可能導致路由器成為整個網絡的瓶頸?!?/p>

② 三層交換機(Layer 3 Switch)提供路由功能
本質上就是“帶有路由功能的(二層)交換機”。內置的路由模塊與交換模塊使用ASIC硬件處理,與傳統的路由器相比,可以實現高速路由。路由與交換模塊是匯聚鏈接的,由于是內部連接,可以確保相當大的帶寬。

同一VLAN內通信時數據的流程:原理同路由器路由
不同VLAN間通信時數據的流程:原理同路由器路由

使用路由器連接時,一般需要在LAN接口上設置對應各VLAN的子接口;而三層交換機則是在內部生成“VLAN接口(VLAN Interface)”。VLAN接口,是用于各VLAN收發(fā)數據的接口。

③ 加速VLAN傳輸
流(Flow),一連串數據
只要將流最初的數據正確地路由以后,后繼的數據理應也會被同樣地路由。后繼的數據不再需要路由器進行路由處理;通過省略反復進行的路由操作,可以進一步提高VLAN間路由的速度。

首先,整個流的第一塊數據,照常由交換機轉發(fā)→路由器路由→再次由交換機轉發(fā)到目標所連端口。將第一塊數據路由的結果記錄到緩存里保存下來
之后,同一個流的第二塊以后的數據到達交換機后,直接通過查詢先前保存在緩存中的信息查出“轉發(fā)端口號”后就可以轉發(fā)給目標所連端口了。

vlan_VLAN幀格式.png
vlan_動態(tài)VLAN_MAC.png
vlan_訪問鏈接.png
vlan_廣播幀在VLAN間傳輸.png
vlan_廣播幀在交換機內傳輸.png
vlan_加速路由1.png
vlan_加速路由2.png
vlan_交換機和路由器結合.png
vlan_靜態(tài)VLAN.png
vlan_路由器路由_不同VLAN通信.png
vlan_路由器路由_通信過程.png
vlan_路由器路由_同一VLAN通信.png
vlan_路由器路由1.png
vlan_路由器路由2png.png
vlan_三層交換機路由_不同VLAN通信.png
vlan_三層交換機路由_結構.png
vlan_三層交換機路由_同一VLAN通信.png
vlan_識別VLAN的附加信息.png
vlan_同一VLAN跨交換機匯聚.png
vlan_同一VLAN跨交換機直連.png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