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樂這個女孩
這個女孩身上有太多可說的地方,我花了一天的時間幾乎看完了她的所有文章和短視頻。最初了解她,是很久以前看過奇葩說上關于雙相躁郁癥的分享,個子小小的,穿著肥肥大大的牛仔褲,卷卷的短劉海,說話聲音軟軟甜甜的。可她的話語卻又是那樣打動你,小小年紀卻有著如此豁達的心境。分享最后那段道理十分煽情,比如生活之所以有那么多條條框框,就是為了讓我們不必要格格都入,人地皆宜。比如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假如我能使一顆心免于破碎,我就沒有白活。難怪高曉松要將此稱為最好的一個分享,趙又廷感動得抓緊送上擁抱。
隨后看了《可樂說》系列視頻,心中大為震撼。這個其貌不揚,甚至有點丑丑的女孩,卻能如此吸引人。仔細想想,她的魅力點主要在于有趣,但又不止這樣簡單。
知識淵博是基本功,但能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發現有趣的知識點,這卻很難,需要一雙敏銳的具有發現能力的眼睛,此外,還要能將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這就需要認真消化這些知識點,將它們據為己有。(想想,我們看了那么多部電影,有什么情節是我們在敘述一個主題時能想得起來并用得上的?)
固然她的文筆功底很好,謀篇布局,說故事的能力,語言水平都屬上流,但除此之外。她的文章還有一種魔力,總是能吸引你一直讀下去,不管多長,都不會帶來疲憊感。更重要的是,她又總是不時地給你心靈一擊。她是溫情的,總在不經意間到達深處。她曾說過,與太自戀或自尊心太強的人相處,時常會讓人不適。而放低自己的人,總是讓人輕松。她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表率,她沒有賣弄,沒有炫技,沒有故意抓你的淚點,沒有嘩眾取寵,她時常自黑,但又異常自信,她從不居高臨下,就是那么真誠地在跟你說話。她讓我想到自己最喜歡的主持人陳曉楠,那樣地體會他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她所有文章中,最打動人的,永恒不變的,都是善意。對生命和對生活最大的善意。即使是在她痛苦的,消極的,憂傷的時候,令人驚異的是,她的文字中依然透露出善良。難道她的暗黑小魔獸就從來沒有出現過?難道她就沒有討厭過,恨過,怨過嗎?當然有,她在東七門公眾號上有幾篇文章的確是寫下了一些她厭惡的事情。但是,她的主旋律依然是善良。她曾說過自己嘗試不設立場,不帶偏見地去跟世界接觸,所以她的文字中常有的是驚詫于另一個生命會如此的感嘆,而不是“你怎么能這樣”的優越感。她總是傾向于記住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瞬間,諸如哼歌的外賣小哥,掉落瓶子卻因怕弄臟別人而拒絕他人幫助的拾荒阿姨。
她也在踐行狄金森詩歌,她提出“一元出租自己”,微博樹洞等活動,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世間那些孤獨的靈魂。無處安放的秘密,可以送達她那里,因為我們知道,她會真的去聽。她計劃用十年時間來完成這一千次出租,去傾聽關注陌生人的聲音。我想,不知道有多少靈魂因為她而免于破碎了吧。她曾將部分出租故事寫出來,不知道為什么,她總能看到生命的感動。
正如她曾借馬薇薇的口說出對自己的評價,她的底色是樂觀的。她的人生哲學總是開心,或許正是因為經歷過高三那場病后,她更加明白快樂的重要。她的人生哲學總是帶著點玩世不恭,讓人啞然一笑的同時又感慨萬千,比如你那么不開心,你的生活更好了嗎?生活都已經這樣糟糕了,還要不開心嗎?相比混得好,她更在意混得開心。
她對世界的態度是舉重若輕的,她毫不避諱地滿口黃段子,大談自己的約炮經歷和炮友,視頻中更是屎尿屁齊飛,甚至第四期可樂說還被禁掉。從文章來看,她深受亦舒的影響。說故事的能力和語言風格偶爾也能看出亦舒的痕跡。對女性的觀察,對人性的探討都是極度細膩的。因此這就形成一種奇異的氛圍,當然這比一個美女說下流話要好,最起碼她是古靈精怪的,倒也不出人意料。她厭惡嚴肅,但又總寫嚴肅的感情。她不喜歡一本正經,但沒有在胡說八道。想起她說李誕的一句話“敢于展現自己虛偽的人,我都覺得特別真誠”。
劉可樂的忠于內心讓我驚嘆。她在自己的小號上寫下了從畢業實習到現在的工作經歷,在2016年那一篇年度表中,她記錄了自己每個月的情況。彼時的她,還是一個總是想著要離職的小透明。她曾說自己在瘋狂輸出,嘗試不同的寫作風格,最后終于確定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她意外地轉向了運營工作,認為這背離了自己做內容的初衷,她也曾不停地迷茫著。她跟我們一樣,都是在努力尋找著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位置。但是,她又與我們不同,我看到的,除了那股不停在前行的力量之外,還有對生活最飽滿的情感和不妥協的態度。她常說,工作應該只讓我們收獲錢,而不出賣靈魂。這真是讓人顫栗,有太多人為了錢出賣了時間力氣,還有自己的靈魂。
她在認真地活著。她看過的每一幅畫面,讀過的每一句話,她都真切地感受過。她的情感是豐富真摯的,這樣認真的生活姿態,而很多人卻在敷衍地填滿自己的心靈。我們機械地刷著劇,打著游戲,或是看著電影,可是心卻不再泛起漣漪。我們麻木到需要不斷高強度的刺激,更high的動作片,更駭人的恐怖片,更重口的喪尸片。刺激過度加重了心靈的空虛,我們只要求簡單快速直接,可所有需要慢下來,花費時間和心血才能獲得的真正心靈觸動,卻越來越少了。
感謝劉可樂,她的敏感脆弱,她的善良真誠,她的有趣豐富,讓我們知道原來真的還可以有另外一種模式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