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自己是一件比喜歡別人難很多的事情

文|很甜很甜的魚

“我相信造物者一定賦予了每一個人特殊的才能,只是很多人沒有發現而已,也許此刻,很多莫扎特正在編寫程序,很多舒馬赫正在寫文案,很多張曼玉正在當前臺,很多李開復正在做中介。”---韓寒《我所理解的生活》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前,不知道韓寒,但是知道郭敬明,后來,知道韓寒,還是因為郭敬明。兩個風格相異的作家卻經常被人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眾說紛紜,站在哪一邊的人都有。

郭敬明是那個為灰姑娘穿上漂亮的水晶鞋,然后,在鐘聲響起之時,拿起神鞭趕她回家的人,而韓寒是那個不會讓灰姑娘看到晚會邀請帖,更不會讓她坐上馬車去和帥氣的王子相見的人。

一個讓我們對美好充滿期待,然后不經意間摧毀我們的幻想;一個則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別做夢了,白馬王子從來都不屬于灰姑娘。

對于兩位作家,我稱不上喜愛,但我知道他們的存在一定都有各自的價值,他們在社會上都有著自己的一件外衣,這外衣堅實有力,足以讓他們得到世上大部分人的崇拜與追捧。而對他們而言,其實更想讓讀者了解那個脫下外衣的自己。

人被評價的多了,身上多出大大小小的標簽,有時候連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哪個是自己的正面,哪個是自己的側面。

人是多變的,或許今天我溫文儒雅,明天卻大發雷霆;今天渾身充滿正能量,明天卻沮喪的像盤桌上的隔夜菜;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成功失敗都不過只是我們每個人的一個側面而已,眾多的側面才能最終拼湊起來一個真正的自己。而往往,其實很多人只記得你的一個側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初中高中的政治課本上早就告訴過我們,自我認知與自我評價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這是人從自身出發再回到自身的一個過程。

百度告訴我們,自我認知是個體的自我觀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征的判斷與評估。但很多時候,我們對自我認知的產生都是來自于他人的評價。

簡單來說,人終其一生,都在負重前行,看破紅塵、淡然處于人世間的總是那少部分。

誠實面對自己的時候,總會看到自己身上很多的缺點,除了生而為人共同擁有的,還有在成長的后期不斷衍生出來的;這些東西一直牽絆著我們,讓我們難以接近那個更好的自己,或者說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懦弱膽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本不愿在公眾的寫作平臺上承認自己的缺點,但好像從我打算堅持寫作開始,我在心里應該早就暗自下了決定。

不論是開心、幸福還是難過苦痛,我都愿意拿出來與這里的人分享,文字總是會包含著寫作人的私心,喜歡的東西我會多想出幾個優美的動人的句子,不感興趣的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讓它出現在我的筆下。

是的,我的文章從始至終都是我一意孤行的產物,如韓寒所說:人太多了,我取悅不過來,喜歡我文章的人,你們有眼光。

當然,在這里并不能與韓寒相比較,但我敬佩在這嘈雜的社會里,他沒有讓自己的功利心無限膨脹,畢竟人有欲有求才是正常。
保持初心,算陳詞濫調了,卻不無它的道理所在。

喜歡 是知道此山有虎,會掉頭前往另一座山;換句話說,喜歡不是唯一,對方換成其他的也可以;愛 是明知此山有虎,卻偏往虎山行;不為其他,只因為,山只能是這一座山,沒有其他的可以代替,是這世間的唯一。

喜歡自己好像是一件比喜歡別人難很多的事情;我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但是,我知道,人在成功的時候是喜歡自己的,人在喜悅的時候是喜歡自己的,人在受到他人贊美的時候也是喜歡自己的。

而在遇見一切無能為力的、不堪的、墮落的、無能的自己時,我們是想逃避的,所以才有了大家腦海中冒出的那一句:好討厭這樣的自己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很多事情是不可否認的,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在感情的天平上我們從來做不到真正的公平,我們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一小句夸獎或一次不經意的微笑,向對方的天平上多加一小塊砝碼,同時,也會因為別人一句的不在意或不喜歡而讓天平倒向與之對立的一面。

不要說你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千萬不能因為不好的看法而影響自己,你要知道,縱然你缺點一身,但必然有一些地方是長于他人的,你要記得先喜歡自己,然后才能挖掘自己。

真正的喜歡自己,是超越他人的眼光,能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是在遇見不好的自己時,愿意花時間與之好好地坐下來,交談和解,達成共識,然后繼續跨步向前走。拍拍灰塵,洗洗臉,我們還是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