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愛與用戶不可辜負;
- 同質化產品,差異化運營;
- 所謂運營,是為了幫助用戶與產品之間更好的建立關系而使用的一切干預手段。
一、引言
同質化產品,差異化運營:目前,很多產品的體驗和業務流程,可能都會變得越來越同質化,越來越差異不大。于是,決定一個產品是否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可能就會越來越變成了:運營。
-
好的運營:
- 至少3-5年經驗;
- 熟悉內容、用戶、活動等各個模塊的運營;
- 熟悉各類產品形態;
- 有能力通過各種運營手段的組合拉升一個產品大部分的主要數據;
- 做到跟產品間的溝通無障礙,甚至可以出一些簡單的產品方案。
把執行和細節做到極致,可能只是一個運營從業者剛剛邁上職業生涯的第一級臺階;
運營往往面臨的決策和信息極多,要做的事極雜,以至于,作為一個真正的對產品負責的運營,往往我們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從100件事中去除掉98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找出僅有一兩件能成的事來;
運營最大的樂趣,其實就是那種“你在創造一個小世界,并令人在其中獲得愉悅”的感受;
唯有愛與用戶不可辜負。
二、四大運營模塊
就目前而言,互聯網行業相對比較一致共識的4大運營職能劃分是: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和產品運營。
1. 內容運營
-
要解決核心問題:
- 圍繞內容生產和消費搭建起來一個良性循環;
- 持續提升各類跟內容相關數據:如內容數量、內容瀏覽量、內容互動數、內容傳播數等。
-
內容運營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
我的內容基礎屬性是什么?(文字?圖片?音頻?)
- 需要具備何種調性?(搞笑?段子八卦?深度評論?一手資訊?文字暖心?)
- 內容從哪里來?(UGC?PGC?)
我的內容如何組織展現?(專題?列表?分類導航?字體?字號?行距?段距?)
如何在已有基礎上做出用戶更喜歡看的內容?(內容策劃?內容選題?內容如何借勢熱點事件和人物?)
我現有的內容如何能夠更容易、更高頻地被用戶所消費?(內容標題?好內容如何推送給用戶?推送頻次如何?推送手段有哪些?EDM?站內信?Push?)
我的內容生產如何可以具備持續性?(活動?稿費?用戶激勵機制?其他利益交換?)
如何更好地引導用戶來與我的內容發生互動甚至傳播內容?(制造話題?討論氛圍引導?傳播機制設計?)
-
2. 用戶運營
- 要解決核心問題:
- 圍繞用戶的新增-留存-活躍-傳播以及用戶之間的價值供給關系建立起來一個良性循環;
- 持續提升各類跟用戶相關數據:如用戶數、活躍用戶數、精英用戶數、用戶停留時間等。
- 用戶運營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
我們的用戶從哪里來?(微博?豆瓣?廣告?BD合作?線下地推?人肉?先用用戶傳播?)
- 如何落實?(BD?付費?渠道建設?產品機制設定?)
用戶來了之后,我們如何建立和維護我們跟用戶的關系?(多互動?多要反饋?多送禮品?多幫用戶解決實際問題?)
如何讓愿意留在這里玩的用戶更多?(分析數據?關注留存?提升留存?關注活躍?拉升活躍?用戶積分體系設計?用戶激勵體系設計?)
當用戶慢慢多起來,比如達到幾百萬的時候,如何增強我對整個用戶生態的影響力和掌控力?(如何對用戶進行分類?針對每類用戶我們應該如何服務和管理?怎樣讓不同類型的用戶之間產生價值關系?如何構建起一個良性可掌控的站內用戶模型?)
-
用戶如何流失怎么辦?(分析流失原因?建立流失預警機制?召回?放棄?)
- 如何召回?(召回策略?EDM?短信?Push?)
-
3. 活動運營
- 要解決核心問題:圍繞一個或一系列活動的策劃、資源確認、宣傳推廣、效果評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項目推進、進度管理和執行落地。
- 事先明確活動目標
- 過程中跟蹤相關數據
- 事后做好活動效果評估
- 一般公司專門設置活動運營崗位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 該公司對活動定位較高,會定期通過一些中大型活動來拉升某些核心數據或宣傳公司品牌;
- 該公司用戶已有一定體量,為了做好用戶的維系工作,需要定期策劃和落地一些活動。
4. 產品運營
- 主要職責:通過一系列的各式各樣的運營手段(比如活動策劃、內外部資源拓展和對接、優化產品方案、內容組織等),去拉升某個產品的特定數據,如裝機量、注冊量用戶訪問深度、用戶訪問頻次、用戶關系對數量、發帖量等。
- 一般公司設置產品運營崗位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 一個比較成熟的產品新上了一個分支功能,一段時間內需要一個人對接協調各種資源,干好各種活,對該功能的相關產品數據負責。
- 一個中早期的互聯網公司,不需要將運營劃分那么復雜,就是需要一個啥都至少會點兒,啥都能干的人。
5. 一些特別的互聯網運營崗位
-
新媒體運營:
- 新媒體賬號的內容維護;
- 粉絲關注數的增長、粉絲維護;
- 活動策劃;
- 外部合作對接(聯合活動、互推)。
-
APP商店推廣運營:
- 跟各種應用商店進行對接,完成APP發布、上架等全流程;
- 做好APP在應用商店的ASO,與各應用商店的負責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 對各應用商店的推廣資源和推廣形式(專題、付費推廣位、節日活動、限發、首免)熟悉;
- 對于每個渠道的用戶構成、推廣效率做到爛熟于心。
-
SEO/SEM運營:
- SEO:研究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抓取和排序規則,制定相關關鍵詞匹配策略,進行內容展項形式或代碼進行優化,獲取更多流量;
- SEM:分析產品和業務相關的搜索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中對相關關鍵詞進行付費廣告投放,獲取更多流量。SEM要根據搜索關鍵詞熱度及投放價格等變化持續對投放策略進行優化。
- 廣告投放運營/流量運營:分析個廣告/流量分發平臺(網盟、hao123、廣點通、微信朋友圈廣告等)的數據、推廣形式和ROI等,結合產品推廣需求制定推廣策略和方案,優化流量/用戶獲取成本。
- 淘寶店鋪運營
- 編輯
- QQ群、小組運營
三、產品業務類型不同,運營工作不同
雖然產品業務類型不同,但是一些基本的運營手段,如新媒體運營、APP商店推廣運營、廣告投放/流量運營等都是通用的。
1. 工具類
-
工具類產品注重效率與體驗,通常產品大于運營。
- 運營端主要關注點可能是用戶增長,主要手段包括渠道推廣、BD和部分活動等。
2. 社交/社區類產品
-
社交/社區類產品注重社交氛圍、話題和玩法,需要運營和產品并重的產品形態。
- 運營人員主要工作可能是經常跟人打交道,比如最初找一批符合產品調性的用戶,后續還要持續做好重點用戶的維護,甚至自己都要深入產品一起玩;
- 產品氛圍維護上,運營還要經常制造各種話題和策劃各種活動,要深度理解用戶,確保話題和活動都是用戶喜歡的;
- 用戶增長除了常規的渠道、引流等,可能要經常制造事件、話題、傳播等來完成拉動。
3. 內容類產品
-
內容類運營核心就一個:能持續作出獨特、高質量的好內容,并把這些內容包裝好,讓用戶易于消費(好標題、好專題等)。
- 用戶增長往往依賴于話題與內容,需定期策劃有亮點的話題性內容。
4.電商類
-
電商類產品的運營分為以下幾部分:
- 商品和品類得運營:關注商品種類選擇、重點推出產品、商品定價策略、商品庫存管理及供應鏈管理等;
- 促銷活動的策劃和落地;
- 推廣與流量建設:熟悉各種推廣渠道和推廣工具;
- 用戶維系和用戶關懷:類似于傳統行業的CRM;
- 基礎性運營:產品包裝、文案的優化及客服的到位等。
5.平臺類產品
- 平臺的運營特別注重節奏;比如什么時候拉人進來,來多少合適都要認真考慮;
- 此外,平臺類產品也要注重策略和用戶維系;
- 當平臺類產品渡過一個發展臨界點后,會注重品牌。
6. 游戲類產品
-
游戲類產品的運營。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部分:
- 推廣:各對接渠道,看轉化率,盯數據;
- 收入:通過各種策略和運營手段促使可能付費用戶進行消費。
四、互聯網行業“運營”職能出現原因
傳統產品價值 = 功能 + 體驗;
互聯網產品價值 = 功能 + 體驗 + 用戶參與價值;
-
用戶參與價值:
- 用戶的使用時間和關注給產品帶來額外的價值(如廣告等);
- 在你的產品生態里,用戶在互相給對方創造和提供價值;
- 用戶以為對你的產品的認可,愿意參與到你的產品設計、改善和傳播、甚至一些服務環節為你貢獻價值(如米粉)。
運營:通過你的一系列運營行為為一款產品添加了更多的價值,并令其可以面向用戶良性運轉起來。
五、“運營”的定義
1. 微觀理解
- 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式的行為讓一款產品或一個事物可以良性運轉;
2. 宏觀理解
- 首先,任何一項業務,都存在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產品、用戶、運營;
- 其次,任何一個產品,只有在與用戶之間發生關系后,才具備價值;
- 再次,基于業務類型的不同,一款產品與用戶之間的關系類型會有很大差異;
- 最后,所謂運營,其實就是為了幫助用戶與產品之間更好的建立起來關系,我們做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預手段。
3. 運營工作
- 實際上的運營工作,應該更側重于使用哪一種運營手段,事實上取決與你的業務類型,以及你的產品與用戶間的關系;
- 運營的具體工作,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 一是拉新、引流、轉化,如渠道推廣、病毒營銷、活動、新媒體、廣告投放、品牌傳播等;
- 二是用戶維系,如客服、用戶體系建設、用戶激勵、用戶召回、運營機制設計、活動等。
六、互聯網公司的運營工作全貌
- 做運營,永遠要向迭代去要數據,也要依據數據去做迭代。
- 第一,制定策略:根據產品形態、產品當前所處階段,以及當前一些核心相關數據上面的表現,來制定運營策略;
- 第二,分解指標,規劃工作:根據已制定的運營策略進行目標拆分,并根據目標完成向內向外的目標爭取和分配,以及制定具體工作計劃;
- 第三,執行落地,達成目標:通過文案、活動、事件傳播、產品機制設計、用戶維系、BD拓展等具體運營手段來達成我們目標;
- 第四,監測數據,調整方向: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和相關用戶反饋,評估運營工作成效,再根據數據和用戶反饋尋找潛在問題、潛在產品方向和用戶需求等,將結果帶入下一輪運營策略中。
聲明:本文整理自黃有璨老師的《運營之光,我的互聯網運營方法論與自白》,僅供學習交流之用。文中提到的僅僅是書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感覺對自己有幫助,可以購買書籍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