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馬拉松替跑、猝死、索賠案件——該何去何從?

正因為尊重每一個生命,我們才不希望看到未來有更多的悲劇發生,如果法律判決尚無定論,我們希望結果是對“多數人”“長期”有益的。

廈門半程馬拉松猝死事件,再起波瀾。不久前,替跑猝死者的家屬向法院提起訴訟,對名額轉讓者及賽事組委會索賠120萬元人民幣。隨著廈門海滄區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國內馬拉松首例猝死索賠案也就此誕生。

事情經過不必累述,吳某,男性,身著轉讓來的女性參賽人員號碼布參加比賽,猝死,家屬狀告賽事主辦方和名額轉讓者。代理律師認為,賽事主辦方和組委會在檢錄時的疏忽和放任是致死最大硬傷。轉讓號碼的女士連帶責任。

關于替跑猝死索賠事件,以及引發的熱議,也有資深跑友來和我探討,我思考之下:

道義層面,死者為大,當尊重。家屬如果有困難,可同情。

索賠的層面,這并不是一個方向很明確的案件,導向哪里,關乎到一連串的反應,這才是最大的癥結。

我非常關注這個看上去三方都有責任的事件:替跑者破壞規則;轉讓者縱容了錯誤發生;組委會沒有監管到替跑者進入賽場。這案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死了家屬難過,博取同情無可厚非,生命消隕,有些困難希望得到社會幫助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轉讓者天上掉下來的災難,誰也不曾預料到用了自己的號就猝死了。組委會也冤,我是辦比賽的,來的都是能跑的,不是放進來就要猝死的呀,何況還是混進來的替跑選手……

無論如何,人死不能復生,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索賠成功,將會給未來產生哪些影響?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件事或許有更清晰的認識。

因為,任何一個開先河的事件,帶來的影響都會在未來顯現。

一、索賠成功意味著什么?

如果索賠成功,意味著從法律上支持“出于自己意愿破壞規則,將自己的錯誤后果分攤到在相關人的身上”這種觀點。

為什么不滿18歲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需要監護人簽字?因為未成年人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反過來講,成年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包括對自己的死亡負責。替跑,就是不應該他參加的比賽,他參加了,在這個事情上造成的一切后果,都應該是這個成年人自己負責任。如果一個不會滑雪的人,不顧各種警示,不聽勸阻,跑到高級道上,滑下來摔死了該如何處置?一個人爬野山,遇難了,又該找誰索賠?

“出于自己意愿破壞規則,將自己的錯誤后果分攤到在相關人的身上”這種觀點,有沒有案例,有的,說個不好聽的例子:碰瓷。碰瓷的人主動撞向正常行駛的車輛,進行索賠,法律是否應該支持?

如果法律支持了替跑+猝死的索賠,類似于支持了碰瓷+受傷的索賠,是否是個大家愿意看到的結果?

退一步講,替跑本身就是不受賽事相關程序保護的,和路邊遛彎的吃瓜群眾,然后猝死是一個情況。既然成年人要做替跑的事情,就要接受替跑無保障的后果。

再退一步講,如果一個選手不是替跑的,是正常報名的,在馬拉松過程中猝死,賽會應該如何賠償?保險公司起什么作用?應該有120萬這個標準嗎?馬拉松并不是跑了就會死的直接原因啊。(從整體概率上講,大眾每年猝死的人遠遠高于馬拉松猝死,湊夠足夠的人數,不管干啥,總會有人猝死的)。

再退一步講,替跑事件中,給號碼的人是逼迫他跑的嗎?是誰主動發起的?有沒有交易證據?大家不妨想想,如果一個癮君子吸毒死了,是否要找毒販去賠償他?又想破壞規矩受“益”,又想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尋求規矩的保護不是矛盾嗎?

話有點兒重了,畢竟死者為大,不過這件事情的解決,關系到文明走向。

好不容易基于信任建立起的文明,處理不好,真要重新回到一個蠻荒無信的時代。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太強了,對自己犯的錯誤,想找到相關的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如果有人爬樹,從樹上掉下來摔死,就要找種樹的人索賠;

跳樓自殺,臥軌的,可以找樓宇管理或者鐵道部索賠;

珠峰上的死難者,都可以找中國和尼泊爾方面索賠?……

二、對未來的影響

為了防止作弊和確保安全,賽事主辦方已經在做各種努力。平衡“賽事體驗”和“賽事安全”是所有組委會最大的難題。如果把混入比賽場地的選手,猝死責任按在組委會頭上,勢必讓組委會對于安全問題畏首畏尾,比賽不應該走向相互不信任的方向。如果有一天,跑馬拉松就跟出國辦護照一樣難,大量警察安保部隊圍在你周圍,你會希望看到這樣的場面嗎?如果有一天,大眾體育也要防作弊,查興奮劑,防黑幕,防各種問題,還是大眾體育嗎?大眾體育本身就是大眾的,“沒那么較真”。否則,馬拉松運動員入場挨個驗指紋最好了,保證是本人,但那個成本和服務體驗,還哪里是優秀的馬拉松,哪里是用馬拉松運動去致敬希臘英雄菲迪皮得斯的精神傳承?怕是在用實際行動表達了這個社會的相互不信任吧。

連因何出發都不能確定的賽事,不辦也罷。

要真是那樣,我們與六大的差距,就不是十年八年的問題了。

正因為尊重每一個生命,我們才不希望看到未來有更多的悲劇發生,更要拋開暫時的悲痛去看事情發展的方向,如果事情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至少我們應該站在“對多數人”“長期有價值”的角度。對替跑猝死的索賠,如何進展關系到更多的替跑行為有恃無恐還是懸崖勒馬。

任何事情都不要局限于小情懷小感動,特別是掌握政策性影響深遠的當權機構,哪個事情不是大局觀下的進步,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古來有之。

我不希望看到因為索賠,而導致替跑依然橫行,就像買了份“我是弱者你就要照顧我”的保險一樣,鼓勵什么行為,意味著社會將會向那個方向去演進。而賽事將會變成最大的受害者。

三、關于道義上的援助

如果那位替跑猝死跑者家里確實有困難,也不應該是通過“改變社會的進步規則”來獲得慰籍。我不知道未來能否有賽事組委會或某個組織成立“賽場猝死救助基金”?用于幫助那些確實因為家庭困難而需要幫助的罹難者。

當然,這些都是文明社會對于道義上的可選項。真正能幫到自己的,還是科學訓練,了解自己,了解比賽,堅決拒絕替跑,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家人負責。

四、拒絕替跑

替跑有危害,有高風險,這里說的高風險更多是道義上的風險。這些風險是帶給家人的。我特別能理解索賠家人的做法,作為親屬,人就白死了?一定要做些努力才能不被內心的懊悔所吞噬,或許這也是一種愛的表達。而作為當事者,愿意讓家人因為你的錯誤而陷入自責甚至去挑戰社會上規則嗎?

密切關注這件事情的走向,替跑猝死索賠事件,關乎未來的賽事品質、信任、跑步文明……

黑跑黑話

“替跑的最大風險是道義上的,讓家人為替跑者的錯誤承擔后果。”

微信名:黑跑團

微信ID:heipaotuan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