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天次升
中國歷史一直鼓勵人們貴公忘私,就如《呂氏春秋?去私》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也。但效果總是差強人意,人們總是將目光從公眾的利益面前移開,轉(zhuǎn)而站在自己、家庭、家族的角度考慮問題,美之名曰親情、友情、愛情,于是情感就變得無比重要,是每個時代人們所珍視的東西。
歷史是這樣,未來呢?
一、問題
2019年初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十八年前的同名作品。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未來:太陽突然加速膨脹,400年后當它變?yōu)榧t巨星時,地球?qū)⒈黄粡?fù)存在。為了生存,地球聯(lián)合政府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在宇宙中流浪,去尋找新的恒星,成為它的行星!
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fā)動機使地球停止轉(zhuǎn)動,使發(fā)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fā)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xù)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zhuǎn),掉轉(zhuǎn)發(fā)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恒星的衛(wèi)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xù)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郭帆導(dǎo)演的電影與大劉的小說,雖然背景一樣,但是電影的敘事故事依舊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青春期的兒子逆反自己的父親,爺爺疼愛外孫,哥哥守護妹妹,救援隊兄弟之間互相信任,在情感的紐帶下,人們奉獻自己的勇氣、承擔各自的責任,在墜入木星的千鈞一發(fā)之際,用智慧拯救了地球!
親情、友情、奉獻、勇氣——這是電影《流浪地球》所表現(xiàn)的。但在電影中,除了展現(xiàn)劉培強對亡妻的思念、李一一在電影結(jié)尾對韓朵朵表現(xiàn)的一點愛慕外,愛情的描寫少之又少。這不由得讓人思考,在流浪地球的時代,愛情還是必須的嗎?
在小說《流浪地球》里,大劉告訴我們:愛情不是必須的。在那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欲望壓倒了一切,“對于愛情這類東西,他們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賭徒在盯著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口水一樣” 。
二、婚姻
人們常說忠貞的愛情是婚姻的基石。但在小說里,每個人都在不顧一切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當“我”的父親告訴母親,他愛上了另外一個女人,要離開他們的時候,媽媽只是平靜地問這個女人是誰,然后就選擇讓父親離開。
當父親說“過一陣我肯定會厭倦,那時我就回來,你看呢?”媽媽說“你要愿意當然行”,然后就投入到觀賞焰火中去了。
過了兩個月,爸爸真從小學老師那兒回來后,媽媽沒有高興,也沒有不高興。
在那個時代,人們在看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影和小說時都莫名其妙,他們不明白,我們怎么會在不關(guān)生死的事情上傾注那么多的感情。未來的那個時候,我們還會相信愛情嗎?
三、孩子
人們總說孩子是愛情的結(jié)晶,但是在小說《流浪地球》中,孩子并不是想要就能要!流浪時代的地球,由于環(huán)境的嚴酷,法律規(guī)定每三對新婚配偶中只有一對有生育權(quán),抽簽決定。
抽簽決定生育,對于經(jīng)歷過計劃生育的人來說并不遙遠,人們的性并不自由,而是在政策的調(diào)控下延續(xù)人類的基因而已。
小說中“我”和妻子加代子向聯(lián)合政府的民政部申請了結(jié)婚后,幸運地抽簽可以生孩子后,妻子高興得跳了起來。但“我”的心中卻不知是什么滋味,“我”的孩子出在這個苦難的時代,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其實在流浪地球時代, “我”的孩子還是幸運的,畢竟嬰兒還是由父母所生。而在赫胥黎所著的《美麗新世界》中,嬰兒們像雞蛋一樣,在孵化器中通過“波坎諾夫斯基化程序”批量生產(chǎn),成為標準化男性和女性(以前一個受精卵只能生成一個人,現(xiàn)在能生成九十六個人),從而穩(wěn)定社會。未來的那個時候,性失去了它繁衍物種的重要地位,愛情還會是人們的必須品嗎?
四、希望
那么,當愛情不再是婚姻的基石,愛情的結(jié)晶都需要抽簽決定的時候,我們還會有愛情嗎?
《金剛經(jīng)》云: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討論未來時代愛情的有無,也許依舊會有,也許沒有。這一切都取決于未來時代的社會以及每一個個體的思想,畢竟,社會在不斷的變化,人們的思想也不會一成不變。
未來的發(fā)生的事情既是因,也是果;時代下人們的思想也既是因,也是果。關(guān)鍵在于,現(xiàn)在觀看《流浪地球》的小說讀者和電影觀眾,你們相信什么?
套用電影中煽情的一句話: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郭帆導(dǎo)演在電影《流浪地球》依舊在迎合人們的感情,我們還希望相信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