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育兒筆記-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小朋友每天回到家就只想玩,每次催了千萬遍,她自巍然不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到最后不得不動用河東獅吼,才能被逼得勉強去干點正事,每次任務還沒來的及完成就發現該睡覺了,到早上才匆匆忙忙清理作業,整理書包,每天都是急吼吼的出門去。
上周,嘗試了另一種方式。先制定規則,將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制作成任務清單,每天應完成任務包括:寫字、蛋糕英語、數學、語文、清作業、整理書包。依據完成的時間不同,對應的獎勵機制為:8點前完成,可去廣場玩,8:30前完成,可去樓下玩,9:00前洗澡浴缸可玩水,9:30前入睡可撓背背。
在制度指引下,我再也不用催著去干這個,去干那個了,只需簡單提醒現在幾點了。小孩聽到時間提醒,自己心里會盤算著,發現時間不多,立馬驚呼著趕緊去完成作業了,到后來也就慢慢會主動完成了。有時弄晚了,想玩水的時候,也會問,現在幾點了,我會溫柔提醒,已經過了9點不能玩了哦,下次早點吧,她也能坦然接受了,不像以前,總是討價還價,一個勁地說,求求你了,就玩一會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加強的時間和數學觀念,每次提醒幾點,還會盤算一下還剩多長時間,還真是一舉多得。
結合規則制定前后的變化,有幾點思考:
1、 孩子天性都是遵守規則的,以前生活那么凌亂,是因為自己也沒什么明確的要求,想起來什么就要求孩子做什么,玩在興頭上自然不愿意配合,而有了規則,孩子本身有了心理預期,且什么時候玩,什么時候學習都自行安排,有了更大的靈活度,自然主動性增強了很多;
2、 規則應合理,且應具體,明確,能直接看到后果,有激勵和懲罰。對于孩子來說,玩她想玩的東西是最好的激勵,而玩不了則是一種自然不利后果的”懲罰”。如一個規則,如果完全沒有玩的時間,沒有激勵,則可能抹殺孩子的積極性,只有在孩子意識到,節約的時間是自己的,才有動力為自己的權利而努力。
3、規則制定之后,應堅決的執行,不要輕易破壞,孩子是最會察言觀色的,破壞之后就容易失效了。
以上是我的經驗和一點思考,有同樣問題的家長不妨試試,也歡迎共同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和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