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一種可帶來美麗意象的植物;桃花滿園,一種生命中百轉千回的期待。
?春風吹拂,春雨滋潤,催生了草木萌發,引來了春燕呢吶,蜜蜂嚶嗡,帶來了椒鄉大地花紅柳綠又一春。桃花開放,衍生出自然造物的芬芳,是值得一生一世珍藏的美好記憶。
?桃花含情水含笑,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雨過后,縣城各個地方的桃花次第開放,開遍了田野、道路、公園,一株株桃樹宛如仙子,超凡脫俗。它們靜靜地綻放,安然若素,毫無保留,把純真和美麗帶給人間,用芳香和神韻攪動人們的思緒。
?一樹桃花一樹詩,神態各異有不同。有的剛剛發了骨朵,含苞待放,端立枝頭,孕育芳華;有的半開半合,猶抱琵琶半遮面,漏出圓圓的縫隙,羞澀的偷偷打量著這個世界;有的完全綻放,紅的,粉紅的,一樣的鮮艷靚麗,末端粉白點點,載著花粉的長柄有4、5柄,簇擁在一起,整體把頭伸出來。桃花,發出淡淡的花香,引的蜜蜂自來,采擷花粉,奉獻甜蜜。
? “逃之夭夭,灼灼其華。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這是《詩經·桃夭》里的一句話。桃花惹人喜愛,人們贊頌桃花。詩人把它入詩,畫家把它入畫,人們喜歡自桃花聯想到青春少女,聯想到美滿愛情,聯想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唐朝詩人崔護在《題都城南莊》里的詩句。才子佳人,詩情畫意,符合張生與崔鶯鶯式愛情發生的要素。但本該誕生美滿愛情的故事卻沒有像人們意料的那樣上演。崔護著急趕路,向往功名,等他高中后就急匆匆趕回尋找那開滿桃花的小院,此時小院依舊在,桃花依舊盛開,粉面卻不知何處,或是遠嫁他鄉,或是故意避而不見。乘興而來,失意而歸,詩人只好悻悻而回。
?和桃花有關聯的故事還有很多,我聽過的是一則《桃花庵》的故事,我爺爺曾經給我講過的。爺爺愛聽戲,給我講過許多豫劇劇本的故事,而《桃花庵》的故事是印象很深刻的一個。說,有個書生名張才,在一次節會上和一個俊俏的姑子好上了,悄悄隨姑子陳妙容來到了《桃花庵》,日夜廝守,難舍難分。可惜好景不長,張才竟一命嗚呼。姑子十月懷胎,生下遺腹子,囑托常來庵中的王桑氏將孩子帶出,并在孩子指間留有齒印。王桑氏將孩子賣給本縣老爺蘇康,蘇康對孩子嚴加教管,上京趕考得中狀元。事有湊巧。時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王桑氏將包姑子孩子的張才衣衫賣與張才之妻竇氏,竇氏巧審姑子陳妙容,姑子抖摟實情,竇氏不計前嫌,結為姊妹,后憑借指間齒印輾轉找到已得中狀元的蘇寶玉。一家相認,團團圓圓,故事也就此結束。爺爺已逝去30余年,也許是爺爺當時的故事沒有講完整,也許是我當時年齡尚小部分情節沒有記牢,留有的只是書生和姑子庵中廝守的記憶,是今天搜百度才知道整個《桃花庵》故事情節的。
?往事越千年,而今是盛世。桃花,才子,佳人,故事,歷史也總是在不斷演繹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愛情。
?如今,正在裝扮雞澤縣城美景的園丁們,他(她)們一個個默默的奉獻著,他們像一株株開滿桃花的桃樹,甘于寂寞,甘于奉獻,用勤勞雙手裝扮美麗椒鄉,描摹出椒城最動人的畫卷。勞動最光榮,奉獻最美麗,他(她)們是雞澤最美麗的“桃花”。
? ? ? ? ? ?2017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