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小A在一家公關公司工作。
曾經他的朋友圈總是各種曬他和名人的合影,偶爾也會說個某位名人的八卦。最近卻好像改了興趣,連續在朋友圈分享微信讀書。他的讀書內容包括很多,甚至有一些哲學類。
我不禁動了好奇心,有一次閑聊,不免打趣道:“看來你開始追求文藝了?”
他告訴我,他只是忽然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優秀,那些所謂的人脈,其實沒什么用。
表面上看,他有機會接觸到很多牛人。有時候他發一些照片,轉發一些評論,還會收到這些人的一些贊或評論。
他一直在這種自我良好的狀態之中,直到前段時間,他做一個項目的時候有一些問題,他百無良策,于是鼓起勇氣向幾位牛人請教。
發了微信沒人回,他不甘心,嘗試著給一個微信上有過幾次互動的專家打電話。對方沒等他說完就打斷了他:“我在忙,你稍后打吧。”他估計對方忙完了再打,對方卻連電話都不肯接了。
寒心而沮喪的小A在毫無頭緒中,從辦公室里出來,拐進Costa,準備要一杯咖啡。
他的前面是個老外,點單的時候似乎和服務員哼哼唧唧半天說不清。他便走上前,問清楚原由,幫助兩個正大眼瞪小眼的人解決了問題。
服務員很感激,到他點單的時候,特意給他升了大杯,并送了一塊小蛋糕。
陽光灑過,對方暖暖的笑臉,小A似乎一下子醒悟了。
Party上,酒場上嘻嘻哈哈,很多人過后就忘了。所謂的點頭之交或點贊之交,從來不是真正的人脈。那些對你豪氣地說“有事聯系我”的,聽聽就好。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時間也是成本,很少有哪個牛人愿意無償幫你。只有你有實力,有價值,這個世界才會向你敞開大門。
所謂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你看馬云和趙薇是朋友,你聽說過馬云和哪個不入流小演員做朋友嗎?
2)
前幾天和另一個朋友Y吃飯。
她曾經任職于某國領事館,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去年辭職去了國外讀博士。這次回來,是因為一個受兩國政府推動的合作項目。
她依舊像以前一樣光彩照人,人卻柔和了很多。說起近一年的經歷,她意味深長地笑了,說:“國外,真是一個很鍛煉人的地方。褪去所有光環審視自己,你會快速成長。”
Y在領館工作的時候負責教育,曾主持過很多大型兩國交流論壇項目。在她讀書的城市里,有幾個她自認私交很好的教授。
臨出發前,她逐個給大家發郵件,告訴他們她來了。
在接下來的一周里,她體驗到了異國生活的各種撞擊。她給他們打電話,約咖啡。但是這些人,竟然沒有一個人有時間。
她有獎學金,但她想做一些有效的實踐。于是又給那些熟識的人發郵件,請他們幫忙。
可惜,她只收到了一個人的回復。
回復的內容是:“已知。建議你看以下鏈接。”鏈接是一個類似于國內智聯招聘的找工作網站。
外面飄雨的時候,她想起家里的父母,想起在上海的種種,忍不住哭了起來。
房間里回蕩的哭聲,她聽著,忽然停了下來。
她終于明白,以前大家看重她,不過是因為她身后的位置。沒有了這個平臺的時候,對于他們而言,她不過是眾多中國留學生中的一個罷了。
我默默地看著她,她的感受我很理解。
你看,《金粉世家》里的金燕西在家敗之后求助朋友,個個退避三舍,無人理睬。
這邊,芮成鋼鈴鐺入獄的時候,他所以為的朋友無一為他說話,他著名的“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成了所有人的笑柄。
鮮花與笑臉有時會迷惑我們自己,以為我們所獲得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魅力。
打回原形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不過如此。
而那時積累的所謂人脈,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Y不是一個認輸的女孩。放棄了最后一絲幻想的她,開始了奮斗。
她仔細研究了所在城市的幾家機構和相關項目,又查閱了當地教育政策,拿著自己的簡歷開始毛遂自薦。
純熟的英語,曾經的項目經驗,和大方得體的表現,很快她就收到了幾家機構的offer。
她目前在做的,是獲得兩國政府推動的“兒童大學”項目。
“那幾個教授后來有聯系嗎?”我忍不住問。
“有啊,”Y淡淡地說,“我出席發布會的時候遇到過。”她望著我:
“‘我若花開,蝴蝶自來。’對嗎?“
?3)
人脈這回事,最近幾年被頻頻提起,甚至有專門的書,教大家怎樣提高人脈。
不過,按我有限的經歷來看,人脈很重要,但是也沒有那么重要。
說到底,別人有千百張臉孔,決定了別人如何對你的,是你自己。
你不優秀,再多的人脈也沒什么用。
你若優秀,自然會吸引到別人。
與其在一堆無意義的聚會里折騰,不如用節省出來的時間來提升自己。你在自己的領域踏踏實實地做,有了一技之長后,才有了說話的底氣,才有可能有資格和別人進行資源互換。
速讀時代,書仍然是最好的無聲朋友。因為不論你是什么出身,它都會對你公平相待。
而隨著知識的積累,人的魅力和能力也漸漸地提升。請放心,你會收獲到有用的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