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從學校圖書館借出《麻醉》,是因為它的作者——渡邊淳一,以及書籍封底所言的“高伸的人生從此脫軌,他的世界不再完整,而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不可挽回的劇變......”。
從未閱讀過渡邊淳一所著書籍,當時的我誤以為是與東野圭吾、村上春樹所著的書一般。
書籍的第一段中的“冥冥之中的預兆”。加深了這個美妙的誤會。
“后面是有個大陰謀吧。”
這個想法支撐我看完半本書,讓我在開始閱讀時對這本書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令我驚訝的是《麻醉》在開頭便大大方方地挑明這溫馨普通的一家并不如此。丈夫出軌,與母親冷戰的獨子,即將結婚的大女兒,活潑開朗的二女兒。
文章主要是圍繞著這個家庭的頂梁柱——福士高伸,也花了文章極大部分篇幅來描繪高伸的內心變化。在閱讀書籍時,我們仿佛一個過路人站在高伸身邊旁觀著一切的發生,看著福士一家從一開始的充滿希望到迷茫到絕望。
一開始時,福士一家接受了野中醫生的解釋,認為是病人特殊體質對麻醉劑過敏,并且充滿著希望照顧著,即使對醫院的態度和解釋有著懷疑卻也不愿面對。在大女兒容子的未婚夫冷靜地提出疑問時,福士一家也不愿思考不愿接受。直到一次次的失望,面對醫院、醫生和護士的冷漠對待時,疲勞和悲傷圍繞在這個家庭中。他們偶爾也會在休息時偷偷地想,是不是醫院在欺瞞什么啊。
在家族成員的討論中,我們得知,并不是他們愚蠢不懂,而是他們不愿相信妻子(母親)不會清醒,不愿懷疑一直給于幫助和希望的醫生,仿佛懷疑了醫生就是放棄了躺在病床上的妻子(母親)。
作者詳細地描繪了在遇到醫療事故時,醫護人員的惶恐,內疚不安罪惡感、患者家屬的悲傷崩潰,內心一步步地轉變。
最讓我產生共鳴的是書中福士一家內心的轉變。他們內心在巨大的壓力和疲勞中漸漸轉變懷疑,卻不愿接受這個變化的自己的糾結,不正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真實寫照么?
《麻醉》一書并沒有著當下劇本書籍所慣有的惡病——后勁不足。我們很容易在看一本書、一部電視劇時,開頭看得津津有味,后期覺得不過如此。很多作者想要吸引讀者,在書籍的開頭頗設巧妙之處,到結尾時卻無法寫出能與開頭相媲美的內容。
可是《麻醉》一書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后半部分的內容和情感沖突讓我這個有著“誤會”的讀者完全沒有失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大大驚喜。
容子如期準備的婚禮體現了母親對家庭的愛:
“萬一我有個三長兩短,你的婚禮可得如期舉行啊!”
書中那段父女間關于婚禮準備的交談是令我印象深刻片段之一,父親對于女兒婚禮的準備束手無策,女兒告訴他,母親早已為她準備好一切。
就在妻子頻頻抱怨身體不適時,她在面臨手術前,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病床上,她一定想象過女兒結婚當天最美的樣子,穿的是專門定做的和服,化著典雅美麗的妝容。
在結婚當天,容子輕輕地俯身,在母親耳旁輕聲述說:“我剛剛結婚了。”撲到在母親胸口上哭訴著:“媽媽,我......我希望您看看我呀!這衣服,還是您陪著我一起挑的呢.....”
高伸面臨工作上的大危機時,他來到了妻子病房中,像個做了壞事的孩子一般在病床邊坐下,對著緊閉雙眼的妻子敘述了整件事情,傾述著工作中的煩惱、委屈和麻煩。
只有妻子會在乎、能與他同喜同憂,只有在妻子面前,才會毫不設防地暴露自己的真性情,才會感到心里踏實。只有在妻子面前,他才會承認自己的無能。
正如高伸在心中的自言自語:
“這樣的失敗,我只能和你一個人說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