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動,然后來學習會更有效。
極度的節儉,往往其實是極度的浪費。
調整對于資源的心智模式:
1、你是由你過去的資源構成的,但是你并不等于你的資源,你需要新陳代謝。
2、擴大你的心量:把你的心量擴大到離家1公里,你會發現你幾乎所有需要的東西,都能在10分鐘內買到。你的“自我”擴大到組織,你發現你很多自己修煉不出來的能力都有了。把“格局”放大到三年,你發現很多你遇不到的資源都有了。
3、只有流動能讓物品的價值最大化,也讓你有機會遇到超越現在的你的事。
4、所有有空間流動最重要,降低你的庫存,一直到有機會流動為止。
事實上你往時間軸前面走,而物件并沒有。當你持續保留這些物件,等于把你拽回到過去的自己。清空的核心理念是,通過放下手頭的東西,抓住你一直忽略的東西。這個時候你的心量就放大了。
今天感恩節,感謝古典老師的精彩課程、感謝留言分享的朋友們。
本周關于“斷舍離”的學習,讓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內心。我一直堅持“提綱挈領”的重要性,人生總要有目標,目標明確了,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和效果,才會隨著行動做出改變和提升。工具和方法應該有,但那應該是訂立目標之后的事情。就像“戰略、戰術”之間的關系一樣,沒有正確的戰略,再好的戰術也無用。
通過大量實踐來反推目標(認清自己)的方法,個人覺得效率太低,既然有書、有老師、有互聯網了,為什么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這些已經被實踐證實的東西?
最后,每個人都是一個有獨立個性和價值觀的個體,所選擇的目標和喜歡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沒必要強求自己和別人一樣,適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