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比特高級班結營總結

海比特高級班,3天授課+15天那都不是事,18天飛快結束,看著小伙伴們每天的提問和完成的作業,自己真的很著急焦慮,也不知道結營作業怎么寫,經過同組伙伴們的鼓勵,我還是決定寫下我的感受。

三天課程的收獲

1. 習慣養成是在符合當下狀態下的刻意訓練。刻意訓練者是需要犯錯誤的。選擇適合的方式成長。選擇強化階段特點的元習慣。

第一天的內容首先糾正我們的認識錯誤,習慣養成=刻意訓練,而刻意訓練者是需要犯錯誤的,讓我對于初期習慣養成的失敗沒有那么內疚和挫敗了。然后老師又教會我們如何設定自己要養成的元習慣。所以自己反復糾結決定選擇刻意訓練為元習慣。

2. PKS 問題解決模型。P 認識到問題,這很容易。K 發現問題的本質。每次遇到問題,我總是自以為是,往往只看到問題的表面,沒有深究其本質,那自然也不會到達下一步,K 解決問題。找到問題本質后,就要解決問題,老師說一個問題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案。

3. HALT模型 ?當我們處在饑餓,生氣,孤獨,勞累的狀態下,就應該停止今天的習慣養成。在初期的習慣化養成中,即使疲憊不堪,我也要拿起書來看,結果看不了多久,就進入睡眠狀態,第二天會很自責。但是不會仔細思考問題本質及解決方案。所以現在懂得要在符合生理狀態下,靈活調整習慣的養成,然后再應用PKS模型解決問題。

4. ?各類問題的來源:情緒 信念 能力 甜面包熱湯模型 TMBRT

深入分析TMBRT模型,以后遇到問題,學會使用這種方法。個人經驗,覺得應用這種模型,可以看到自己的情緒來源和小我的需求,從而平復情緒,看到小我,不被小我迷惑,與小我對話,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5. 兩個工具,元習慣刻意訓練登記表,元習慣強化積累情況記錄表。這兩個工具幫助我們把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當然也是預防習慣養成的風險。

18天的心態變化

元習慣:刻意訓練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層習慣:閱讀,靜心,鍛煉,早睡,寫關 ? ?于閱讀、生活、育兒及心理學方面的文字

聽課后自己信心滿滿,也躍躍欲試,準備開始習慣的養成。結果孩子突然得流感,比較嚴重。那都不是事的第一天,就沒有跟上節奏,結果內心無比焦慮,看著大家的問題反饋,自己內疚,著急,可又不得不陪著哭鬧的孩子,結果產生很多情緒。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沒有完全按照已設定的表層習慣養成計劃,只是利用碎片時間看書,晚上盡量做靜心。每天都會看小伙伴們在群里的總結提問,也在學習,但同時發現自己更不愿意總結,因為沒有按照計劃開始,所以無所適從,又產生很多放棄的念頭。那時候內耗很多,但是又不想填表,不想解決問題。后來又糾結自己的元習慣設定有問題,和小組同伴討論,決定仍然是刻意訓練。孩子生病剛好,我被傳染,所以又持續很多天。但是中間并沒有停止閱讀,看完一本書,并寫讀后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很多情緒堆積,發現小我的虛榮畏難,后來決定不去比較,只是做我目前能做的,靈活調整,不要局限于計劃,但是每天都要做一些,不必在生病時勉強自己,只要持續做,慢慢來,就一定有收獲。在這18天中,幾乎每天閱讀,但是時間沒有保證,經常是碎片時間閱讀,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部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開始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寫一篇讀后感,兩篇個人日記,最初幾天做靜心,聽正念課。

感想

在18天中,我并沒有很好的完成習慣養成,雖然表面看是失敗的,但其實我仍然有很多進步和收獲。可以有意識和小我對話,發現情緒來源,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天會有意識的閱讀學習,手機聊天時間大大減少。經常會想起老師說過的話,慢慢來,持續做,小步快跑。慢慢把生活修正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幸福是不糾結,不內耗。

接下來要報名參加分身術和真自由,把基礎知識補齊。仔細看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并書寫讀后感。盡量在每天晚上寫日計劃,目的是分析自己時間都去哪了,然后做調整,這樣能找出更多自己的時間,去學習閱讀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