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碎片化時代
《超級個體》提問官古典的每日一問:25/30
今天談到了碎片化時代的三種核心能力,整合分拆、后臺多線程前臺專注能力、清空能力。你的強項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技巧可以分享?
我認為是清空能力,我原來是一個重度的選擇困難癥患者,因為選擇與我們對選擇結果的想象已經占盡我大腦的帶寬,導致我無法踏出選擇的一步。
怎樣來做放空?第一步是脫離自我的想象,有一句英文是“down to earth”,當我們不去臆想這些“好處”的時候,其實選擇哪個都無所謂了,喜歡說“隨便”的人,他們有一部分是不敢做決策,一部分是懶得決策。
為什么我們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為當局者有存量,太多的事情和想象占據了大腦帶寬,被束縛在自己的大腦系統內,而旁觀者沒有負擔,格局相對較大。我們會想象很多如果選擇了A之后能享受到的好處,然后轉向B,想象它能給我帶來什么。當做出一種選擇之后,我們會恐懼對另一個選擇的放棄。但事實很可能是,盡管得到了,也沒有什么價值。
還有一種情況是,看著A好像不錯呢,再看看B,也有特點。但最后選擇的關鍵是,A或B的其中哪一點打動了你,其他的理由就都不用理會了,問題是,我們找不到能打動我們的那個點。
當做選擇和決策的時候試著將自己抽身出來,這也許會比較難,我會試著在平時自我鍛煉,當我專注一件事情太久而無法獲得進展的時候,大腦自己提醒一下,這種思路是不是不對?然后適當調整,就算這步多余或者錯誤,但起碼這種意識已經訓練到了。所以,當我做選擇再糾結的時候,會跳出來一個自己說“她又在糾結了。對她的實際情況來說,選擇A會更好一點。”好,不想了,選A!
另一種準備學習的方法是,拿一張紙,寫下A和B的好處和壞處,我對這兩者的了解。當寫到某一點的時候,其實大腦已經有“叮”的那一刻,知道答案了,因為已經找到了足以打動我的一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