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為什么不北上投魏?

魏延想做權臣。

諸葛亮去世后,魏延是蜀漢政權的頭號人物。按理說,諸葛亮應該把權杖交給魏延,但諸葛亮沒這做。他不合常理的安排反倒促成了魏延的“謀反”,直接導致蜀漢內訌,讓蜀漢因此損失了魏延和楊儀兩個杰出人才。

1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前,召集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人,傳達臨終遺命,他命令大軍撤軍,讓魏延斷后,如果魏延不從命,大軍就不管他自行撤退。

這個地方很不合邏輯,當時的北伐大軍,諸葛亮是一號位,魏延是二號位,一號位臨死前不把軍隊托付給二號位,這不是制造矛盾嗎?

況且此時魏延正在前方與魏軍作戰,蜀漢大軍開拔居然不管他,這不是妥妥的賣隊友嗎?

諸葛亮算無遺策,這個臨終安排著實讓人看不懂,太過反常。

諸葛亮死后,楊儀秘不發喪,他派費祎前往魏延軍中,試探魏延意圖。

魏延聽說要撤軍,還讓他斷后,非常不滿,他對楊儀說,怎么能因為丞相死了就退兵呢,大軍不還有我嗎,我帶你們北伐,不能耽誤國家大事。

并且,魏延和楊儀平時就不合,兩人勢同水火,丞相遺命讓魏延服從楊儀調遣,根本就不可能,魏延職位在楊儀之上,楊儀憑什么指揮魏延?


費祎是個老狐貍,假裝說他回去說服楊儀,讓魏延等候,他一回到軍中就和楊儀率大軍開拔,一路往南跑。

魏延回過味來時已經晚了,只能輕裝前行,繞道超過大軍,想先一步回到成都。

回成都的路上,楊儀和魏延都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迷糊了,問侍中董允、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說魏延造反。

董允和蔣琬力挺楊儀,落井下石魏延有他們的目的,他們想接班奪權。

如果魏延回到成都,以他的威望和能力,蔣琬董允不一定奈何得了他,相比之下,楊儀就好對付多了。

魏延知道成都的意思后,只能鋌而走險,先阻擊楊儀,殺掉他后再回成都跟劉禪解釋。

魏延在南谷口阻擊楊儀大軍,只可惜魏延高估了他的部屬對他的忠誠度,楊儀只派老將王平出馬就勸降了魏延部屬,魏延不得已和兒子逃往漢中。

楊儀派馬超的弟弟馬岱去追殺魏延,魏延寡不敵眾,被馬岱斬首。楊儀將魏延“謀反”的事情匯報給劉禪,魏延就被誅滅了三族。

魏延謀反的經過大體如上,可以說,魏延是被蜀漢上下給逼反的,先有諸葛亮莫名其妙的遺命,再有楊儀的步步緊逼,又有蔣琬董允的補刀,最終魏延眾叛親離,慘被殺害。

魏延被殺后,楊儀回到成都,只被任命為有職無權的中軍師。楊儀很不滿意,對此大發牢騷,結果被一擼到底,廢為庶民。楊儀還不甘心,上書誹謗朝廷,朝廷捉拿他,楊儀懼而自殺,臨終前楊儀后悔沒有率軍投降曹魏。

諸葛亮“遺命害二賢”,真可謂自毀長城。

2

魏延在被殺之前,在蜀漢的地位很高,他是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假節,爵封南鄭縣侯。

諸葛亮一死,魏延就是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一人。

如果魏延能夠成功擊敗楊儀回到成都,那他就是第二個諸葛丞相,集軍政大權于一身。

什么蔣琬費祎董允姜維,都得老老實實當他的小弟。

其實魏延才是蜀漢最熱衷于北伐的將領,對于北伐一事,他可能比諸葛亮還要狂熱。

魏延很有想法,每次北伐他都向諸葛亮提建議,可惜諸葛亮并不用他的計謀。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就貢獻了子午谷奇謀,想率兵奇襲長安,諸葛亮不同意,魏延還一直怨恨諸葛亮不用己謀。

作為劉備信任的老臣,魏延或許一直銘記劉備提拔他的恩情,想用北伐滅魏來報答恩主。

當年劉備打下漢中,需要派一員上將鎮守,在大家都以為非張飛莫屬的時候,劉備破格提拔了魏延。

這種知遇之恩足以收服魏延那顆桀驁不馴的心。

說魏延跋扈,貪權,還可以接受,說魏延想謀反,就有點欲加之罪。


魏延決定返回成都時,從沒想過成都方面會判定他謀反,他在迫不得已阻擊楊儀時,也沒想到自己會敗的這么快。

倘若他有前后眼,可能也會投降曹魏吧。

再退一步,即使魏延投降曹魏,他的地位并不會比在蜀漢更高。

參考蜀漢投降曹魏的降將孟達和黃權,孟達在蜀漢是太守,到了曹魏加封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新城太守,待遇確實漲了幾級,但并沒有到顯貴的地步。

黃權要稍好些,在蜀漢時是鎮北將軍,到了曹魏成了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之后升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益州刺史,確實成了一方面大員。

但他們兩人在曹魏并不是實權人物,在核心圈層之外。

魏延如果“謀反”成功,他就是蜀漢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劉禪也要尊稱他為相父。魏延能隨便行廢立之事,甚至謀朝篡位。到了曹魏,曹叡舍得讓魏延當丞相嗎?既然不舍得,魏延為什么要投降?怕是魏延從來都沒想過這個事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