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懂得了拼搏與努力的意義,為了盡快出人頭地,白加黑、五加二的連軸轉,為了盡快買車、買房拼命的賺錢,努力的工作。但到了最后卻發現,曾經努力追求的這些東西,其實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努力了,拼搏了,就能夠獲得好的結果,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很多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很多拼搏除了能感動自己之外,真的沒有什么實際的作用。

很多人,一生都在努力拼搏,每一天都像是擰緊了發條的鬧鐘,爭分奪秒的工作,心驚膽戰的生活,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被別人落在了后面。于是每天都處于自我加壓和高度緊張的狀態,原以為這樣可以早一點換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最后卻只換來了八個字“身心疲憊,精神崩潰”。

狗剩爹是豆瓣的老牌紅人,他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做過圖書編輯、網站編輯、英語教師等職,2012年開始發表評論文章,作品數量豐富,2012年8月創辦“愛思想的青年讀書會”,舉辦活動90多場,可以說是一位真正有思想、有水平、有干貨的紅人,他的粉絲多半折服于他的知識、內涵和文采。本書是狗剩爹*部作品,相信會受到包括粉絲在內的愛思考、愛讀書、愛生活的青年的喜歡。

在這個人人都在努力拼搏的時代,作者通過書名就已經道出了人生的玄妙之處——《人生不必太用力》,他在書的封面上,告訴廣大年輕人——你就是你,不是只有活成大家都認可的那個樣子,才叫做成功。

在《你這輩子就是吃了太努力的虧》一文中,作者跟我們分享到:

一個人之所以努力讀書、拼命工作,絕不是因為他天生意志力過人、喜歡吃苦,而是因為他無意識中的驅動力得到了健康的轉移和分配,他享受讀書和工作。這些努力和拼命,并不是由于克服了人性的弱點后才產生的,恰恰相反,它們是基于意識與無意識的協調一致于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再者,了解積極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一個人的自律能力是固定和有限的,一件事倘若需要你過多的努力和自律,那你基本是做不好的。

那些苦苦奮斗卻還感到沒有出路的人,那些拼命努力卻還覺得自己“不夠努力”的人,只是離家太遠,忘了歸家而已。說白了,他們沒有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沒有做到Know Thysels(古英文:認識你自己)。

在本文中,作者分別跟我們分享了基于內在痛苦的努力與基于內在祥和的10個不同特征:

內在痛苦的人生努力(自我迷失后的掙扎):

1、為他人或社會設立的目標而奮斗,拼搏中不斷迷失自我。

2、內心情緒起伏伴隨奮斗過程,不過度“努力”就失去內心平衡。

3、面對責任被動承受,而不是主動承擔。

4、對名譽、利益有較多的奢望和計較,因為追求的就是名和利。

5、需要別人的充電才有動力,需要別人的激勵才有方向。

6、很喜歡“交朋友”、參加“活動”、上網聯絡,其實是受不了孤獨。

7、不停地“學習和奮斗”,不敢休息,生活枯燥乏味。

8、為他人和社會的認可而奮斗,惶惶不安,永無寧日。

9、一生疲于奔命,總認為自己不夠好,還美其名曰“追求完美,好學上進。”

10、不顧及自己的內心感受,用外在“效果”欺瞞自己。

——結果是怎么奮斗都沒有成就感,都不幸福。

內在祥和的自然發展(認清自我后的坦然):

1、為自己設立的目標而做事,拼搏中不會忘記當初的夢想。

2、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淡泊與寧靜。

3、責任面前挺身而出,因為結果將影響到我自己的事情。

4、不貪婪,得到的不是他人高看的,而是自己喜歡的。

5、力量、智慧、勇氣都來自內心,根本無需外來。

6、內心充滿自愛的富足感,對“情”和“友”并沒有依賴。

7、喜歡休息,享受獨處,祥和便開心。

8、做事是為了自己的興趣,不是為了爬社會的“格子”,或獲得他人贊許。

9、不必追求“完美”,不必非得“上進”,上善若水。

10、愛自己,關注內心感受,凈心得以心靜,不介意外界的評判。

——結果是不用過度努力,就容易知足和快樂。

總之,奮斗是個技術活,用力過猛易迷失。

在電視劇《士兵突擊》當中,吳哲曾開導許三多說:“你想找個歸宿,但就算你找到了你所謂的歸宿,你也看不到盡頭,因為,人生是沒有窮盡的,也就沒什么歸宿。”

其實,不僅僅是許三多,我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總是有意識無意識的在尋找所謂的“歸宿和出路”。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也許我壓根就不想有出息》一文中,跟我們分享到:

真正的出路只能在人的內心,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才能抵御空虛和墮落。

“有出息”似乎意味著從眾人中凸顯出來,比別人更厲害、更成功,獲得更好的地位和更舒適的生活。但這種天經地義的觀念從一開始就否認了人人平等的價值觀和豐富多遠的生活方式,它鼓勵人們一味追求只能拿來攀比的價值,那些光鮮的外在形式——上學的時候成績好,長大了讀名校、出國留學,將來要么當大官要么進大公司,然后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可是,這種天經地義的價值觀忽視了人的內在的感受,忽視了內心的自我評價、人的自尊。這種功利的文化根深蒂固,為了‘面子’人往往要犧牲‘里子’”。

如果我們追求的是真正的幸福,而不僅僅在別人眼里“看起來很幸福”,那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回自己。有些人看起來很幸福,卻早早的弄丟了自己,他們或許看起來很成功,但是他們卻不是真正的快樂。

在《找到自己,才能不嫉妒》一文中,作者跟我們分享到:

想活得輕松,你就隨波逐流,按照眾人的模式打造自己,追逐世俗的成功,享受常人的樂趣;想活得精彩,你只能特立獨行,按照內心的意愿塑造自己,屏蔽外界的聲音,品嘗獨處的滋味。

歐洲共同市場的法國創始人讓?莫內說:“世界上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想成為某種人的人,一種是想做事情的人。第二種人幾乎沒有競爭者。”

沒有競爭,就沒有嫉妒,你準備好做第二種人了嗎?

在《人生不必太用力》這本書中,作者用他的實踐經驗跟我們分享了最好的人生模式:可執行的人生建議:走自己的路+正確的方向+興趣+投入=完美人生。

作者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先別著急發力,等找對了方向,你會發現,哪里用得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需要一點恰到好處的喜歡和投入,就能順其自然地擁有無可取代的寶貴人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裝了Linux Mint Debian發行版,安裝后換了163的squeeze源,發現好多軟件包在安裝時會報錯...
    sladeliu閱讀 885評論 0 0
  • 剛剛放下書,心里還在一陣陣發麻,結尾護士的眼神沒有看懂,到網上查了一下,不知道為什么,不寒而栗~ 我好像突然有了和...
    小輝輝xhh閱讀 922評論 0 3
  • 當你有一天發現你想要一直走下去的人,不再等你,你會發現可能他不夠愛你,那些所做過的事說過話只不過是正好發...
    簡乙乙閱讀 35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