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長安,九月時,登高望見昆池。
上苑初開露菊,芳林正獻霜梨。
更想千門萬戶,月明砧杵參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憶長安·九月 / 范燈
小時候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知道了西邊有個長安城。在那個城里,香車寶馬,綾羅綢緞;小時候每逢過年,都會隨父母擠上擁擠的列車,一個長覺之后,就進入一座擁擠的城,我知道了,這里是西安。可是找不到華蓋如云啊,只有眼前冷冰冰的城墻,那個書里的長安好像并不是我曾想象過的樣子。幼時的記憶被蒙上一層薄薄的黃土色,大雁塔是那個顏色,城墻是那個顏色,街道是那個顏色,就連那里的天也好像成了那個顏色,拂也拂不去。在大雁塔前的相片里,只留下我面對鏡頭有些不情愿的表情。停留不過兩日,就匆匆趕往前去郊區(qū)老家的汽車,一路顛顛簸簸,西安的每一幀,也如同膠片一般從我眼前恍然劃過。到現(xiàn)在我也很難拼湊起那些支離破碎的景致。那擁擠而浮躁的車廂,加上和想象嚴重偏離的現(xiàn)實,總讓小時候的我對來西安有些抗拒。一座有故事而無色彩的西部城市而已。
高中讀《資治通鑒》,唐詩宋詞,還是無法忘卻對長安城的想象。在那個城里,有精雕的飛檐,層疊的宮墻;坊間有寶玉珍饈,城中有麗人雅士,會揮袖弄舞,能潑墨成詩;每逢上元中秋,街燈如晝,秋風(fēng)渭水,城滿落葉。每次想起還時不時會懊惱自己怎么不生在古代,還能看一看,鮮衣駿馬,看盡長安花。這個時候心里就總是癢癢的,又止不住地想回去看看。“也許是小時候的自己不記事,記錯了罷!它肯定是一座好看的城。”再一次來到西安,我就不再以一個“過客”的眼光看,在那一年內(nèi),我也要成為其中的一分子。不知是不是記憶逐漸清晰的緣故,這個城市的色彩也更加豐富起來。
那一年為了應(yīng)對高考,實在是難過,開始時想過放棄,覺得無所謂地上一個大學(xué),以后再努力早晚都能混出名堂的。現(xiàn)在我慶幸當初沒有隨隨便便地撿一條路就走,誰不想”雁塔題名“,得”杏林賜宴“?回想下那段被題海淹沒的時間,其實還有不少值得回味的片段,直到身在城中,我才發(fā)現(xiàn),視覺,聽覺,味覺,這座城啊,確乎有我幻想的影子,還有些人世間的煙火氣。
“這西安,可是十三朝古都,哎,當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慈禧都跑來咧,那關(guān)中可不就是安穩(wěn)麼!長安長安,長治久安呢!”
好幾年過去了,什么都忘卻了,卻沒忘掉這句。沒有晚自習(xí)飯后的日子,我就跑來城墻根的環(huán)城公園吹吹風(fēng),在健身的當?shù)乩先耍幸环N見誰都“自來熟”的熱情,只要在他旁邊站一會兒,八成就會和你“諞一諞”閑傳。
“哦!那可不,長安自古帝王都嘛!”
你對他夸西安城,他便跟你熟絡(luò)起來,止不住地開始講這里的故事,不管是聽來的還是經(jīng)歷過的。這可曾是皇城根下的地盤,千年的歷史,隨便挑出一段比哪里都不遜色,他們有的是理由自豪!畢竟我未生于斯,也未長于斯,雖說籍貫上可以說上點聯(lián)系,來來往往十幾年,卻總好像只是個遠客,連句標準關(guān)中話也不會講了。
我想盡力學(xué)當?shù)厝艘粯由睢B犝f小街小巷的,才是最有地方特色的。租的房子樓下就是條小街,其實有些像是城中村一樣,有點亂糟糟的感覺。一大清早就熱鬧起來了,油條、糖糕、涼皮、豆?jié){、豆腐腦,一套標準的北方早餐;早起買菜的大爺大媽們都為了搶個新鮮,邊往籃子里撿菜,邊三言兩語地砍價,雙方都互不相讓,也不知能爭到什么時候。我?guī)缀趺吭缍紩垭鼥V地從這市井穿過,這熙熙攘攘的也好讓我更清醒一些。中午回家,饞了就在街口買個豆干夾饃,小街只剩下一地零落菜葉了。
西工大里的法國梧桐開始落葉了,入校門后長長的一條路,飄滿了青黃的葉子,薄薄地鋪了一層。有幾只流浪貓經(jīng)常出入在校門口,也不知冬天冷了它們?nèi)ツ睦铮空媸橇w慕來往的大學(xué)生,什么高考什么分數(shù),是不是進了大學(xué)之后什么都不用愁了?還有那個每天上學(xué)都能碰到的白衣少年,今天怎么沒有出現(xiàn)?一路著實無聊,腦袋里卻停不下,一天內(nèi)只有這段時間不用去想些那么嚴肅的話題。
“今兒晚上上晚自習(xí)呢,你記得快九點的時候去西工大門口等我啊!”其實從西工大門口走到家里不過是五分鐘路程,一條窄窄的小巷,閉著眼迅速就能跑過去。可每次我都會讓我媽到那棵梧桐樹旁邊等我,然后一起走回去。不僅僅是希求一點安全感,更是享受能一起閑聊走路回家的感覺。樓下的一只流浪貓也不知是怎樣靈敏的聽覺和嗅覺,每次在我剛走到樓下就跑出來“喵喵”叫著討吃的。可能也只有我每次記得帶些零食,這一年來,就這么和一只貓彼此熟悉起來,它也是我離開西安后至今的念想。
就這樣平平淡淡胡思亂想地走過了西安的秋、冬、春、夏。不論古人如何悲秋傷春,西安的春、秋卻是獨有韻味的,好似蘊藏了千年的風(fēng)雅,在這兩季的催發(fā)下,都釋放了出來。
陽春三月時,古舊的城墻都變了一個色調(diào)。護城河邊的河岸坡上,是夾竹桃、迎春花、垂柳,還有些許桃花,細軟的春風(fēng)吹皺一池墨綠,和著不知誰人在吹的簫聲,黃土色淡了,連城墻也靈動了。人們換上薄衫,也有人家索性坐在公園里辦個野餐。城墻上是騎車環(huán)城的人,走走停停。這些時日里,我就喜歡從西大街一直走到東大街,記一下每個城門每條街的名字,朱雀門、長樂門、永寧門、含光門,還有騾馬市、粉巷,每個地方都有一個故事,這文字里都可以捕捉到過去的影子。這大好春光,讓人滿心都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愉悅。人間三月三,有水邊麗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陌上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而待秋風(fēng)至,氣氛就會沉靜下來。北方的秋天,天會藍得透徹,又變得高遠,秋蟬慢慢噤聲,大明宮的殘垣土坯,雖連半點繁華都看不出了,卻比那新建的仿古建筑來更真實。周末抽空到碑林或者城墻邊走走,看入石三分的筆法,還有布滿苔蘚的青磚。書院門里閑逛的老人和游客,或是在門口圍觀對弈,小聲評論,或是在攤位前東尋西索,好帶些有特色的紀念品,又或是聽人吹塤,時不時贊嘆兩句,然后讓攤主幫忙選兩個買回家。晚上的護城河邊經(jīng)常有人吹笛簫和塤,還有人豪放地吼著秦腔。細細的娥眉秋月,澄澈清冷,正好在城墻宮燈的上方,又或是懸在大雁塔的塔尖,好似周圍的高樓大廈都在夜色中隱去,那個漢唐的千年古都又回來了。
雖再也不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可仍還有“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我想象中的長安,就該是這個樣子。如女子雍容大氣而未施濃粉,如仕人穩(wěn)重風(fēng)雅而深藏智慧。
一轉(zhuǎn)眼出國一年多,又是兩年多不見。一切文字,只皆憑回憶。希望歷史在這里慢慢走,不趕,不急。四方一座城,雖沒有把太多的時間留在那里,卻總有一種心理上的熟悉感。好似秋雁歸于南方,即使別離一載,仍知心之所往。我不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卻想稱之為“故鄉(xiāng)”,之所以讓我覺得索然無趣到念念不忘,大概是因為那里我可以找到漢唐長安殘存的想象,還可以尋著當今市井安穩(wěn)的溫度。古之盛世遺珠,來日可再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