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無意中看到網絡言情小說作者流瀲紫工作室的一個訊息:演員霍建華要在《如懿傳》中演乾隆。
對于將要拍成影視劇的小說如果打算看,那一定要在影視劇之前讀,效果才更好,那樣的話讀的時候,更容易有無限的想象空間。人物形象都是每個讀者腦海里的,想讓他長什么樣就長什么樣。而看了影視劇之后再讀小說,多數情況下想象就有限制了,讀到某個人物形象時,腦海里常會出現的總是某個演員造型出來的形象,不容易再想象成別的模樣了。
現在存在的狂熱的粉絲文化,很大程度上和媒體的不良引導有一定關系。記者本來應與筆下的人物平等,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要無形中起個專業引導或匡正的作用。現在現實中好多卻不是這樣,反而無形中讓記者都成了他自己筆下人物的粉絲,用仰視的視角去追隨。
最好的狀態是平視,不要仰視不要俯視,才是更合適的。對演員,我最多無非覺得哪些親切些,哪些可能注意不到,注意到的很多和他的作品聯系,人格品質也可關注。但一些人無限度地關注演員的私生活就太本末倒置。
知道歷史上的朱祁鎮,是好多年前讀歷史書時,有從歷史教科書里得到的概念,也有從課外的歷史故事類書上得到的更多的事情脈絡。甚至印象里還有哪本武俠小說中也出現了這個人物,似乎是描寫了在江湖闖蕩的俠客遇到了另一群騎馬而來的俠客,互相結交了好友后,報了名字,知道了其中為首的一位叫朱祁鎮,后來這位又做了皇帝。有這么個隱約記得的情節。不太清晰了,也不聊了。就聊聊從哪本歷史故事類書籍中看到的逸聞。
記得很深的是不知哪本書上看到的一個細節,“土木堡之變”后,朱祁鎮一人流落在戰場邊緣,遇到敵方兩名小士兵并不知道他是誰,只是看他衣著華麗,想索要他的衣著。朱祁鎮非擰著一股勁就不給他們,才被兩個小兵抓獲回去。到了敵營,敵方將領竟發現這個被俘者是皇帝。
我看這個故事時還想,這皇帝也太傻得厲害了吧,太真實得可愛了,一點不像玩政治的。不知是編造的,還是事實有的。我也不是歷史考證派的。這是事實還是編造,已不重要了。
演員霍建華對角色的無奈與堅守,塑造的很到位。“擦過肩緣分就別再爭辯”,也“不怨錯過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