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近火爆熒屏的電視劇《歡樂頌》第一季收官,大批女性同胞頓時像打了雞血一樣,視劇中的霸道總裁女神安迪為偶像,覺得女人能活到這個份上也是沒誰了,有錢有顏又有腦,開豪車,戰職場,巾幗不讓須眉,關鍵是先被儒雅多金的鉆石王老五魏總癡情以對,連疑似患有家族精神遺傳病都不離不棄,然而安迪卻執意離開,轉身又被帥氣性感的小包總瘋狂追求,人生好像開了掛,過關斬將,一下子成為女性勵志的頭號代表。
知乎上很多人展開熱議,覺得安迪如此受歡迎,究其主要原因她足夠自信,自信的源頭就是她有獨立豐厚的經濟實力,不需要依靠男人的物質條件來等價交換自己的美貌。比如劇中同樣貌美有智慧的攀勝美,因為沒有錢,還背負了整個家庭給予他的巨大的經濟壓力,要贍養父母和不爭氣的哥哥一大家子,因為沒有經濟實力,她沒有自信也沒有安全感,渴望找到個經濟能力雄厚的男人來幫她脫離苦海。于是就出現了各種心靈雞湯類的軟文:經濟能力是女人挺起腰桿的資本和底氣,女人有錢才是硬道理,女人一定要有錢才足夠自信等等諸如此類的文章大肆宣揚。我則不以為然,過度宣揚一種能力的重要性本身就是一種偏激。
首先自信的定義是什么,我百度了一下,自信是一個心理學名詞。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談起的一個概念,而在心理學中,與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而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通俗點講,就是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英語(自信)的解釋是:Believe that one is right on something or that one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英語的解釋要明確一些,只要你在某件事情上認為自己是對的,或者認為自己能做某件事就可以擁有自信。那么問題來了,自信其實與外在條件無關。首先要知道,自信和安全感并不是源于條件優越、外人對自己的認可和追捧,那是從外尋求力量、終會讓你越來越自卑。為什么?因為這就像一個氣球,被吹了就漲、不然就縮。只有從內尋求力量、你才會真的自信起來。
在我看來,一個人自信來源于自我的認可與接納。自信的第一步是正確的自我評估,我很清楚自己能夠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局限性又在哪,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包括你自己,你必須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還有就算是別人眼中最接近完美的人也不可能做什么事都成功,你必須接納失敗的自己。比如 劇中的安迪,雖然她工作能力很強,但是她卻是一個孤兒,情感方面也是比較冷漠,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雖然后來在22樓姑娘們的幫助下,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因為安迪很聰明,很多事情只要她經歷了,她一點就通。不是她不具備這種能力,而是在情感這塊領域不論是友情還是愛情,她是一塊白紙。其次有了正確的自我評估,就可以在你擅長的領域大展身手,將你的優點最大化,而對于你不擅長的領域,你可以自己嘗試突破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變成不再是自己的短板。又或者你可以坦然接受這個短板。那又怎樣,我不追求完美,過度追求完美何嘗不是一種逞強的表現,也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呢,就像劇中的攀勝美,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就是她的不完美,她的虛榮心,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過度逞強的表現,如果我能力有限,負擔不了家庭的重擔,我早點承認這個事實,我就可以拒絕,拒絕供養。她的處境就會好太多。很多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害了子女,因為這樣的家庭必然導致這樣的女兒注定不自信,小時候我們還沒成長、沒有自我意識、沒有其他親密伴侶只有父母,所以不自信一般是因為童年經歷。 如果童年父母就給你灌輸了你是女兒身,你就是一個賠錢貨,從小就種下了一個這樣的不自信的種子,成年以后很難自信,要拋棄不自信,重塑 自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要打碎原有的父母給你建立的不自信的模式,建立起自我意識, 完成探索自我,肯定自我的一個過程,所以自信的源頭歸根到底是原生家庭父母給你的關愛。一個健康家庭的小孩一定比不健全家庭的小孩要自信得多。
那么有人會說,那安迪從小就是個孤兒,被爸媽拋棄,哪來的自信呢?這個就繞回了我們文章開頭提及的問題,安迪是自信的嗎?她有錢她就自信嗎?答案是否定的。安迪是不自信的,因為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她因為不自信才拒人千里,除了老譚,她一個人在國外都沒有朋友。因為她不自信,沒有安全感,她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對別人的觸碰都感到恐懼,親密關系的建立這塊是缺失的。也導致與魏總的愛情不那么順利。這就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弊端。那么有人又會質疑了,安迪工作上非常自信,職場如魚得水,思路清晰,一副女精英的模樣。這里就涉及到自信的范疇,自信分為做人的自信和做事的自信。做事方面的自信跟做人大不一樣。做事的自信在于信息掌握、經驗積累、計劃周全、準備充分、隨機應變…… 還有做事方面的自信并不是指100%成功、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如果你累積了足夠的經驗,那即使再多的人質疑你、你也不會動搖。這就是做事的自信(來源于知乎)安迪具有異于常人的智商,在做事方面肯定比一般人要出色,也為她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實力,所以說經濟能力只是她自信來源之一,而并不是全部。
那么為什么那么多人大肆鼓吹經濟能力對女人的重要性呢,這是與當今社會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息息相關,在如今擇偶都是以物質為交換條件的社會大環境里,拿經濟能力來衡量女性獨立的標準也不足為奇。似乎女人有錢了,才有話語權,女人有錢了才有選擇權,就連熱播電視劇《歡樂頌》都在宣導這樣一個價值觀,有錢有勢的女人才配泡高富帥,經濟能力決定了你所處的圈子和地位,經濟能力匹配你的生活質量。有錢的安迪,曲筱綃人生一路狂飆,事業愛情雙豐收,住在2202 的窮酸女屌絲只配被騙財騙色,各種被摧殘,有的人會說,這就是現實啊,證明這劇真實啊,好吧,我竟無言以對。。。
社會發展至此,不知道是該悲哀呢還是悲哀呢?金錢至上的主流價值觀時刻影響著我們,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年輕的小青年結婚不再為了愛情,而是為了有車有房 , 多少愛情被金錢打敗,多少道德被金錢泯滅。
都說女性獨立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是擺女人依附男人而存在的現實枷鎖的有力武器,當女人不再依靠男人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得到的是更多的尊重與愛,經濟獨立只是一個女人獨立的基本條件,而非自信的真正來源,真正來源則是整個社會給予女性的公平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