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信仰佛教,你都應該嘗試使用佛學辭典

?
via dribbble by Imam Syafei Hidayat

有佛教信仰的人應習慣使用佛學辭典,無佛教信仰的人也應嘗試使用佛學辭典。

一 · 佛教與文化

有時候你本想與某些東西切割,可怕的是它早已成為你的一部分。佛教或者說佛教所產生的影響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它的存在已經與你息息相關。

相比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沖擊,兩千多年前佛教傳入中土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不亞于近代。在東漢以前,諸子百家,孔孟之道,獨尊儒術,黃老之學,似乎已經足夠人們去學習去鉆研的了,但是當佛教思想逐漸輸入,人們的思想體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最可怕的不是刀槍劍戟,也不是堅船利炮,而是文化滲透。文化滲透看起來還是可以防范的,但因思想啟發而產生的變化卻是無法抵擋得。更何況佛教在中土的傳播非常注重與本土文化的融合,無論是面對儒家的綱常倫理,還是道家的清凈無為,佛教總能恰如其分的解釋并且給以更高維度的延展。

這是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土站住腳跟的原因,佛教對漢文化產生影響也就成了必然。

二 · 佛教與漢語

如果說在描述思想層面的“入侵”是難以理解的話,那在語言上的印記就是極為明顯的了。

佛教傳入中土,自然就牽涉到翻譯佛經的問題。對佛經的每一次翻譯都是對漢語的洗禮,因為要找到合適的詞語去表達從未有過的語義是很困難的,以至于要發明新的詞匯去反復注解,以至于要拼湊新的詞語去適應語境,以至于玄奘法師提出了“五不翻”。

不論是官話還是俗語,佛教詞匯、思想在漢語的應用、表達中隨處可見,俯拾即是。如果不用佛教詞匯恐怕都難以說話,這里簡單舉幾個例子:

世界:《楞嚴經》:“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不可思議:《無量壽經》卷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知慧圣明,不可思議。”
伸手不見五指:《續燈錄》卷七:“伸手不見掌。”這句話的禪機是,悟道之人見一切事物皆是平等不二。

這是在詞語語義層面,在漢語的語音方面同樣有佛教的烙印。首先就是“反切”,這是一種給漢字注音的方法,就是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及聲調,去拼讀某一漢字。然后就是“四聲”,平上去入,也是后來詩詞平仄的基本準則。同樣因為佛教翻譯的需要,“聲韻學”也因此更為人所重視。

所以,佛教之于漢語,在使用和釋義兩方面都有革命性的影響,現在還在使用漢語的我們,還怎么能說徹底“擺脫”佛教的影響呢?

三 · 辭典與工具

說完了佛教對漢語的影響,就該說說辭典了。

之所以有辭典這個東西,就是為了讓看似無序的東西變得有序,讓一個概念變得容易分享容易獲取,簡單的說就是互聯網時代之前的搜索引擎。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把所有的書籍都解析成一個龐大的辭典,遇到任何條目都可以互相穿插解釋,那豈不就是一個龐大的搜索引擎?

所以會編辭典的人很偉大,會用辭典的人很智慧。比如,錢鐘書,錢鐘書的書桌書架上沒有那么多書,完全不像我們想象中老學者的書房模樣,在錢鐘書的書桌上只有幾部工具書,以作查詢之用。

曾經聽某位長輩說過,幾十年前書還沒有那么多書的時候,最喜歡看的書就是《辭海》《新華字典》,因為其中的信息量巨大,且內容豐富。當快速閱讀每個條目的時候,就好像電腦在抓取信息,一目一目,映入眼簾,印入腦海。

這里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世上的書僅允許你留一本,你會留什么書?據說,絕大部分理性人的選擇會是帶《辭海》這一類工具書。你會選嗎?

四 · 辭典與學習

我不知道辭典這類書對你的學習究竟幫過多大忙,我先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對于語言的學習,或者說是對于詞語的積累,除了靠大量的閱讀以外還有什么更高的效率嗎?我當時的做法是——抄字典。為了更多地掌握漢語詞匯量,我對著《現代漢語大詞典》一條一條的抄出“心儀”的詞匯,這對于后來一段時間內的文字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當時,最常見的就是《現代漢語詞典》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盡管我沒有抄英語詞典,但是我把英文詞典前面的中文序言抄了,我現在還記得是陸谷孫先生寫的序言,其中運用詞匯之講究,印象極深。

其實,這里想要說明的是,如果你經常使用或者熟知某一學科的詞匯庫,那么你就更容易對這個領域得心應手。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對“術語”的積累,學程序的有程序語言,學軍事的有軍事語言,學醫的、學生物的、學化學的、學電工的……都有自己的術語,人文學科也一樣。

佛教的術語、詞匯,艱深晦澀者自然舉不勝舉,所以要了解佛教看懂佛經就需要辭典的幫助。既然漢語、漢文化受到佛教如此大的影響,當你在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的時候,記得順便看看佛學辭典的種種釋義。相信無論是對于文化的理解,還是語言的學習,還是佛教的了解都會有新的啟發。

五 · 佛學辭典類舉

佛教類的辭典自佛教傳入中土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人或官方整理編纂。佛學辭典的內容從詞語、經句、故事、概要、傳記、公案等等紛繁復雜包羅萬象,很難想象有一套書可以把三藏十二部,佛教發展史全部解析清楚。

《三藏法數》:明代人奉敕編纂,匯集大藏經中的名詞,特點是凡有經典出處的地方都會標明,如果出現前人解釋不相同,就都記述下來,不偏頗不求簡。
《法相辭典》:民國人朱芾煌編寫,以玄奘所譯經文為基礎,不僅將名詞在原文中加以解釋,還標明詳細出處,可以作為辭典也可以作為索引。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民國人丁福保根據日本真宗大谷派學僧織田得能著作的《織田佛學大辭典》編纂完成。以全著稱,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現代佛學辭典。
《佛光大詞典》:臺灣佛光山編纂,是佛教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撰寫之佛教大辭典。以往辭典多是一人之力,而這部辭典邀集佛、文、史、哲各家學者,及梵、巴、韓、日各國語文專家數十人,歷時十年完成,迄今為止權威性最高的佛學辭典。
《俗語佛源》: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辭典,記錄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和關于佛教的俗語、諺語、歇后語,并且加以解釋重申其本意,是引發大眾佛學興趣的最佳讀物之一。

六 · 大藏經檢索

在介紹佛學辭典工具以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大藏經的檢索。大藏經是佛教經典的總稱,包括。大抵來說,經就是佛所說的內容,律就是對僧人的戒律,論就是對經和律的解釋。

這里介紹兩個關于大藏經的檢索途徑。

安卓版手機可以下載app“乾隆大藏經”(ios版目前處于崩潰狀態),它可以對單篇佛經進行檢索。

此外,暫時僅發現一個能夠對大藏經進行全文檢索的網站

大藏經在線閱讀全文檢索www3.fosss.org

七 · 佛學辭典工具

這里還是按照慣例,說一下選擇標準。首先就是方便實用,其次就是免費(當然也可以選擇一些付費的辭典比如“佛光大辭典app”在ios需要12元)。

我為大家選擇了:譜德佛學辭典app 、Fodict(app)、佛緣網(cidian.foyuan.net)這三個佛學辭典工具。前兩個是app,后一個是網站。我將這三者所包含的佛學辭典做了一個對比:

直接說一下結論,這三個佛學辭典工具重復的書目有20個,此外:

譜德佛學辭典 區別于兩者的是:禪宗典籍560種、歷代名僧詞典、佛光大詞典;
Fodict 區別于兩者的是:南山律學辭典、翻譯名言大集、五譯合璧輯要、梵漢詞匯表;
佛緣網站 區別于兩者的是:五燈會元、南傳佛教英文辭典、佛教哲學大詞典、佛緣佛教百科;

相比較而言,三者在檢索內容上差異不大。如果單就手機端的佛學辭典app來說,Fodict雖然擁有28種佛學辭典(如果加上繁體版一共是50種),但是已經超過四年沒有維護更新,且界面感官不合時宜。

目前,最輕便最實用的佛學辭典app是 譜德佛學辭典 。除了清爽的操作界面外,它還收錄有《佛光大辭典》,這一大優勢。而且這款app仍在更新維護不斷升級,相信會更加完善完備。想要體驗的話可以直接搜索“譜德佛學辭典”公眾號或小程序,建議體驗搜索詞匯:菩提、自性、地獄、一刀兩斷、打成一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是每周的公休日,躺在床上看書,突然覺得應該記點什么
    大結局X閱讀 489評論 0 47
  •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去烈士陵園祭奠父親,遇到了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給烈士們掃墓,我這才意識到父親是真的永遠、永遠地離...
    新月如水閱讀 1,615評論 11 21
  • 大女兒高平1981年9月上小學時,還不足五周歲。之所以這么早上學,還要從我和老高的工作說起。我和老高都在地...
    幸運的老師閱讀 226評論 0 0
  • 正道章 作者:黃石公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
    王慶義閱讀 1,906評論 0 2
  • 通過高科技手段,我的房間實現了磁懸浮。 我坐在椅子上,一碗面懸浮在我面前,我可以很悠然地邊吃邊看電視節目。左手邊懸...
    風中的運叔閱讀 50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