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有嘻哈》的熱播,另一種代表性的青年文化街舞開始受到綜藝節目的青睞,多個平臺都計劃上檔街舞類節目,舞蹈節目重現回暖跡象。全球成功的舞蹈類節目有哪些創新的切入點和共通的成功法則?
在國際節目模式市場上,舞蹈節目自2000年代初起,與音樂類節目并駕齊驅,成為全球才藝類節目的頂梁柱;如今,當音樂類節目井噴后漸入創意的瓶頸期,舞蹈類節目仍在不斷推陳出新,刷新自身高度。而在中國電視市場,雖也曾有《舞動奇跡》、《舞林大會》、《中國好舞蹈》等節目出現,但一直沒有誕生爆款的舞蹈類節目。
今年,隨著《中國有嘻哈》的熱播,另一種代表性的青年文化——街舞開始受到綜藝節目的青睞,北京衛視即將播出的《舞力覺醒》、燦星將與優酷合作的《街舞爭霸》和愛奇藝《中國有嘻哈》團隊著手籌劃中的《中國有街舞》都將目光投向了街舞,而明年燦星也將與浙江衛視推出《新舞林大會》,舞蹈類重現回暖的跡象。
近日全球知名的模式市場刊物World Screen推出了關于舞蹈節目模式的專題報道,通過觀照全球成功的舞蹈節目,挖掘他們創新的切入點和共有的成功法則,或許可以給中國舞蹈類節目的研發帶來一些啟示。
明星挑起舞蹈節目的頂梁柱
與已是素人天下的音樂類節目不同,舞蹈類節目在世界范圍內成功的模式大多仍是明星唱主角。國際上最成功的舞蹈節目模式要數BBC推出的《舞動奇跡》,也就是在全球范圍內被熟知的《與星共舞》。
2007年湖南衛視成功引進BBC版《舞動奇跡》;2014年東方衛視也購買了這一節目的國際版模式,推出《與星共舞》。迄今為止,這一模式已輸出到50多個國家,制作了超過300多季、3500集,連吉尼斯世界紀錄也記載它為全世界最成功的真人秀節目模式。
節目于2004年在英國首播,一經播出便一炮而紅。據BBC Worldwide模式創意總監Sumi Connock介紹,那時電視史上還沒有舞蹈節目模式能登陸黃金時段?!澳鞘乔盁o古人的,也是舞蹈類節目的先鋒”。該模式源自BBC于1949-1998年播出的業余交際舞競賽節目Come Dancing。《舞動奇跡》在這一長壽節目的穩固人氣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絕妙的轉變:明星的加盟。
Connock介紹到,“名人給了這一節目一個全新的獨特賣點,使其與眾不同。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周六晚黃金時段節目重磅推出,于是明星的加入使其更像一場電視晚會”。的確,區別于在才藝類節目領域大行其道的素人選秀,《舞動奇跡》使舞蹈節目融入主流的同時,將競技與表演秀融合得更緊密。
靠《好聲音》把音樂節目做到極致的Talpa Media,也于近兩年通過《舞動傳奇》開始進軍舞蹈節目領域。這檔明星重新演繹經典舞蹈的競技節目已經在包括荷蘭、德國、英國、意大利在內的主要電視市場播出。
節目中,五組明星選手將重拾耳熟能詳的傳奇作品,通過符合當下流行文化潮流的編排和再創作,在最新AR技術的幫助下,重現當年的經典場景。
Talpa Global全球模式總監Annelies Noest也認為,明星擔當主角是該節目的成功關鍵?!斑@正是驚喜與趣味所在。你能看到已被眾人熟知的演員或電視明星們被迫走出他們的舒適帶。你能看到一個個鮮活的人——流下汗水、刻苦訓練、為生存競爭。” 不可否認,能看到在自己的行業如魚得水的明星們試水新的領域是一個迷人的看點。
到了近年,明星元素更是被細分化。例如韓國CJ E&M推出的《點燃舞臺》就另辟蹊徑,讓K-poop偶像們率領專業舞蹈團隊相互競爭。啟用在大眾、特別是青少年人群中擁有廣泛認知度的偶像明星作為舞臺的主角,也是為了吸引本就熟悉表演藝術的普通民眾關注專業舞蹈。
標志性模式點必不可少
就像看到轉椅、紅按鍵和手握麥克風的lgoo就能馬上聯想到《好聲音》,標志性的模式點可以說是現象級節目的必備。舞蹈節目中尤其重要的舞美成為了研發者們開拓的重點。
《舞動傳奇》便引入最新的視覺特效,運用巨型LED墻和AR技術提升了節目的視覺沖擊,從而在做出了一檔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星舞蹈競技類節目。Talpa制作的另一檔節目《舞池爭霸》,則每期邀請三支舞團展現各自的原創舞蹈,并完成蒙眼跳舞、踩滑板跳舞等挑戰任務。
節目的主要賣點在舞臺裝置上,舞團們除了互相競爭,還要與根據評審團的意見變換大小的LED舞池地板作斗爭。如果隊伍的表現相對較弱,可供他們表演的LED地板的面積將越來越小,更加考驗他們的應變能力和抗壓能力。 “雖然沒有明星,但時伸時縮的地板是一個重要元素,這是前所未有的”,Noest說道。
CJ E&M模式與國際內容研發主管黃振宇評論道,“舞蹈類節目比音樂類節目需要更大的舞臺和更高科技的設備,也需要更多練習和彩排的時間,這也是為什么制作經費永遠都是舞蹈節目的一個大難題。我見過許多性價比高的音樂節目,但從未見過性價比高的舞蹈節目”。的確,所有受歡迎的舞蹈類節目幾乎都是重金投入。
除了華麗的舞美,在賽制上玩花樣的也不少。最近,電視舞蹈領域最具話題度的要數今年夏天在美國NBC開播、由國際巨星珍妮弗?洛佩茲擔任評委兼執行制作人的《世界舞蹈大會》。
節目讓世界各地不同舞種的頂級舞者們同臺競技,每位選手感受到強大對手的威脅,卯足了勁拿出自己最高水準,形成一場高水平的激烈競賽,而不只是表演秀。專業打分系統是這個節目的重要創新點。評委們將從表演、技巧、編舞、創意、表達五個不同的角度對選手進行評判。
出品方環球電視獨立工作室主席Meredith Ahr認為,“它好比《達人秀》中的X標識、《好聲音》里的轉椅,簡單、明了、公平,還對舞者們有實質性幫助。參賽者們能明白哪里需要進步、哪里應集中攻克。比如,當一名芭蕾獨舞舞者對抗一隊B-boy舞團時,計分方式的設計消除了評委們對評判原則的顧慮。它打造了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從而保證觀眾觀看時與錄制時一樣鮮活逼真、振奮人心。”
在韓國,CJ E&M打造了韓國第一個原創舞蹈競技類模式《九人舞》,也是《點燃舞臺》的研發者與制作人的前作。
它的獨特之處在于根據節目進程而進行的賽制變化。節目以街舞、K-pop、體育舞蹈、現代舞、芭蕾、b-boy等不同舞蹈領域的個人舞者之間的競爭為開端,每人在一分鐘內需要給兩隊導師留下深刻印象,并通過三輪挑戰爭取入選兩支9人組成的混合舞團。
之后節目變為兩支舞團之間的團體對抗,獲勝隊將共享巨額獎金和豪華舞蹈演出的制作經費。獨舞競技+組團PK的雙重模式大大增加了節目的觀賞性。
也有一些舞蹈類節目將獨特的舞種作為標識點,如在美國已經制作了八季的《全美街舞大賽》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街舞表演藝術家和團隊,這檔節目恐怕也會成為中國接下來一系列街舞類節目繞不過去的借鑒對象。
節目主要參與者的選角至關重要
在當下主流的電視舞蹈競技節目中,最主要的節目參與者往往包括參賽者與評委。他們之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節目的精彩程度。
在被稱為“舞蹈奧林匹克”的《舞蹈世界》第一季海選中,選手們被分為三組: 8-17歲的少年組; 18歲及以上的成年組;和5人以上成年人組成的團隊組。被第一季中少年舞者強大的競爭力和出色的表現驚艷后,第二季節目組又特別增設未成年團隊組。為了將全球最優秀的舞者一網打盡,節目從海選階段便體現多樣化。
在印度形成了一場文化變革的《印度好舞蹈》的選手則大多出身中產階層家庭,這折射了階級制度分明的印度社會結構。負責這一模式發行的公司Zee Entertainment的國際銷售首席商務官Sunita Uchil介紹說,“冠軍們現在已成為編舞師或出演電影,都發展得很好”。她認為,擁有明星出演固然重要,特別從電視編排角度有強心針的作用。但最終,選手的質量才是決定節目的觀眾黏著度的關鍵。
另一個重要議題便是評委嘉賓的構成。正如Keshet International新上檔的《舞蹈大師》,該節目今夏在以色列播出后,獲得了不錯的收視。除了展現競演,節目更聚焦于四位娛樂公司總監,由他們擔當舞蹈導師,賭上他們的聲譽,組建隊伍進行對決。
“除了舞者們的比拼,這些極負盛名的導師們的自尊心對決也成為重要看點,并且全面揭示殘酷的舞蹈世界背后的景象”,Keshet International的COO兼發行主席Keren Shahar介紹說。
“你需要他們在舞蹈界擁有信譽,這對于節目風評和趣味性都很關鍵。必須讓觀眾相信他們的裁定。他們可能并不同意評委的說法,但要能理解這是出自豐富的經驗。此外,他們還需要擁有一個鮮明的熒幕形象”, Connock說道。
同時,評委們之間需要有很好的化學反應。Connock認為,“他們的活躍會給節目添色不少。這需要平衡好他們的個性,既需要唱紅臉也需要唱白臉的,這個選角工作十分重要”。黃振宇也強調了這點,他認為評委需要很有氣場,這也需要公信力去支撐。擁有響當當的名氣,例如珍妮弗·洛佩茲,當然就更好了?!暗覀兡茉诿總€國家都找到一個珍妮弗·洛佩茲嗎?這就是一個矛盾”。
本土化后的再創造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
一個模式要跨越文化壁壘絕非易事。“當我們將自己的模式推出國門時,總有一些因文化差異和文化品位需要牢記于心的事情。” Talpa的 Noest說到,“有時我們需要加入不同色彩或更換舞臺設置,但像《舞池爭霸》中,收縮的地板是模式的核心元素,它就決不允許被更換”。然而,大多數時候,除了這些標志性元素,本土化調整是不可避免,也是大有好處的。
首先要因地制宜。Zee Entertainment的《印度好舞蹈》在節目本土化時要求國際制作人從務必尊重當地海選。Uchil介紹到,“我們有一些非常嚴格的規定,要求選拔一定要體現該國特征。我們有一個專業的選角團隊奔赴各國當地,為他們挑選新秀。這是模式服務應該做的,必須為這些國家挑選體現本國特色的合適的人才?!?/p>
模式輸出后,各異的本土化改造也能給原模式以及其他引進國的團隊帶去很大啟發。BBC Worldwide就一直在《與星共舞》的各國版本的激發中做著改變,Connock認為學習本土化改造版的成功之處成為一個進步的關鍵。
“每年我們都在倫敦舉辦一次盛大活動,邀請《與星共舞》的各國制作人來分享他們在各自的國家制作這檔節目的經驗。他們會討論各自對模式的創新和轉變?!?/p>
例如有的國家版本會出現同性舞伴、舞伴互換或者各種不同的主題周。例如,湖南衛視版的《舞動奇跡》直接取消了專業舞者,轉而用香港TVB藝人搭配大陸藝人,同時加入慈善元素; 第三季更是分為男女陣營晉級,納入三人一組的新穎形態。
針對不同地區觀眾的收視習慣與取向創造的新產物,經過交流匯聚,或許能產生更大的智慧結晶。
舞蹈類節目仍有廣闊空間
不論是明星、還是AR技術、創新的計分方式、或是多樣的競爭賽制的加入,如今的舞蹈節目模式在源源不斷地發掘強有力的獨特賣點去贏得矚目。正如環球電視的Ahr所說,“在這個行業,很多唱衰的聲音認為所有東西都已經被做過了,或者某一類型的節目已被看厭、時日不多”。但上述節目的成功“令人振奮,這就像去茫茫大海中淘金,發現居然真的淘到了!”
當然,舞蹈競技類的大熱促使一些人擔憂,是否舞蹈類模式都一定要以競技形式才能在今天的電視市場獲得成功。BBC Worldwide的Connock認為不然,“只要是黃金時段、擁有華麗舞美的娛樂類舞蹈節目,都具備成功的基礎”。
炫目的服裝、華麗的舞臺、令人脈搏加速的音樂,構成了合家歡節目的必備要素和制勝法寶。競賽制鼓勵觀眾們為自己喜愛的選手投票,也就意味著他們將更投入于這檔節目,并每周不落地穩定收看。但這不是唯一的,含有舞蹈元素的真人秀、紀實娛樂等其他類型的節目同樣擁有無限潛力。
即使看到了這么多類型各異的優秀舞蹈節目,業界的大部分人都一致認同一點,那就是舞蹈競技類節目還很有生命力。Keshet的Shahar表示“比起創新空間很小的音樂類節目,舞蹈類更能給觀眾帶去一些新驚喜?!庇肅onnock的話說,“一個擁有制作價值的強大模式,一旦遇到一個不停保鮮的團隊,一定能長壽。當你擁有精彩的表演,加上不懈地探索轉變,一定會吸引到觀眾。我不認為舞蹈是一個泛濫成患的領域,一定還有空間等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