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納》
? ? ? ? 剛開始讀,我難以投入,斯通納從農(nóng)場走進大學校園,他其實是迷茫的,而且他太平凡了,這樣的故事實在難以引起人的興趣。但當他偶然上了斯隆的那堂課,他被點名提問的一刻就仿佛命運在做推手,推著他開始探尋,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蘇醒,他能以某種方式感知自己,這時故事開始有點看頭了。
這是本蒙塵50年重回大眾視野的經(jīng)典,有很多地方我可能也并未讀透,這里只截取幾個我印象比較深的截面。
? ? ? ? 為什么看斯通納就像是在看我們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也如同他一樣,與自己的對話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太多時刻我們也無從說清某種感覺,自然也得不到內(nèi)在的反饋。就像斯通納死前說:“他曾想象過智慧,在漫長歲月的盡頭,他卻找到了無知”。也許直到生命盡頭,我們也不能感知某種東西,或?qū)崿F(xiàn)某種想法,但能知道自己是什么人,選擇成為了什么人,記住自己做的事情的意義,人生自然與別人不同。
? ? ? ? 再說說他對于教師職業(yè)的堅持,正如斯隆所說,他是天生要成為老師的人。有一段情節(jié)尤為精彩,他參與沃爾克的答辯,在發(fā)現(xiàn)了勞曼克斯對于沃爾克的偏袒和沃爾克的變相作弊后,他深知沃爾克不適合繼續(xù)留在文學院,他一連串的發(fā)問,不給對方任何喘息的機會,這與他平時的作風完全不同,他一貫隱忍,或者可以說是冷漠,但對于這件事,他有著自己執(zhí)拗的原則。這種堅持就像是一場戰(zhàn)役,最終把自己原本平靜的教師生涯賭上了,但他仍然無動于衷。
? ? ? ? 還有他的愛情。他愛伊迪絲,曾經(jīng)。他對于婚后神經(jīng)質(zhì)的伊迪絲充滿包容,把她一切的行為歸結(jié)為自己和這段婚姻給她帶來的不幸。
? ? ? ? 后來他愛上了凱瑟琳,他明白了愛情其實并不能從一而終,你最初愛的那個人或許并不是你最終愛的人。他和凱瑟琳在一起時有激情,也有平和安靜,兩人在一起無需說話,各自讀著書也是美好,但這種愛在他中年才得到,而后又永久的失去了。
? ? ? ? 他這樣認識愛情:“斯通納還非常年輕的時候,認為愛情就是一種絕對的存在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如果一個人挺幸運的話,可能會找到入口的路徑。成熟后,他又認為愛情是一種虛幻宗教的天堂,人們應該懷著有趣的懷疑態(tài)度凝視它,帶著一種溫柔、熟悉的輕蔑,一種難為情的懷舊感。如今,到了中年,他開始知道,愛情既不是一種優(yōu)美狀態(tài),也非虛幻。他把愛情視為轉(zhuǎn)化的人類行為,一種一個瞬間接一個瞬間,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靈發(fā)現(xiàn)、修改的狀態(tài)?!?/p>
摘錄一段豆瓣對于《斯通納》的介紹:
? ? ? 《斯通納》講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愛,認同,憐憫,志業(yè),傲骨,信任和死亡。一個勇者有過的失敗不失意的人生。
? ? ? ? 探究了歷史洪流所忽視的人性之間的沖突,潰敗與幸存,重新喚起思考每個個體獨特存在的意義。
? ? ? ? 作者約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 ? ? ? 很認同這種對于書的理解,的確,在斯通納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它展示給我們看的是一個平凡人的一生,但這個人又擁有著我們很多人直到讀到它的這一刻都做不到的事 ,那就是追求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