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產品時要包括產品的場景

用好場景,讓美女脫穎而出

場景在幾年前還是個新概念,現在滿大街都能聽到這個詞。

為什么經常提到場景呢?因為場景本來就是產品的一部分。

你脫離了場景談產品,就好比你給了一個女孩一件很漂亮的晚禮服,東西很美,女生也很喜歡,但是無處安放。那這東西有什么用呢?

什么叫場景?咱們都知道杰奎琳是美國歷史上最優雅的總統夫人,她有一句名言:“我知道我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如我把衣服穿得好更重要。”

杰奎琳穿衣服有多講究呢?她陪肯尼迪出國訪問的時候,她會提前要對方接機儀仗隊的著裝方案以及接機的場景,為的是當她走下飛機的那一刻,她的著裝在整個場景中既無比和諧,又能非常好地突出自己。

有一篇文章講到了電影《繡春刀2》里的楊冪,用了一個詞,我覺得特別有趣,說楊冪在這部電影里的作用叫“女性景觀”。

“女性景觀”這個詞很有意思。如果我們按照一個女生有多美來作一個比喻,有的女生就像路邊的野草,完全不會留下任何印象。也會有一些美女是家庭盆景級,挺漂亮的,會有個印象。

但是有的美女,比如說像張艾嘉,茶道的張南攬,已經把自己修煉成了行走的藝術品。而杰奎琳真的是把自己做成了女性景觀。

什么叫女性景觀?就是你會專門花錢買一本她的畫冊,就好像你會專門花錢買某個著名風景的明信片那樣。有人會把她的海報印出來,有人把她的頭像設置成壁紙,就像對待美麗的風景那樣。她的美已經是一種景觀級別。

那么,這種景觀級別的美是天生的還是刻意為之的?就杰奎琳來講,她是把她自己作為一個產品運營,也就是她對自己公眾形象的運營。

杰奎琳為什么有這么多好照片?對于普通人來講,高興就拍張照。但是對于杰奎琳來講,她的照片不是個人記憶,而是公眾視覺,是公眾記憶的一部分,是她自己的重要產品。

你看到杰奎琳那些很棒的照片,是她精細化運營的結果,而照片中的場景就是產品的一部分,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你想一想,如果脫離了出國訪問的儀仗隊背景,或者脫離了白宮中某一個特色角落的背景,只是一個美女,擺個姿勢照個相,會有多少傳播度呢?杰奎琳的做法是重視場景,有效地使用場景,然后在場景中成就自己的形象。

什么是場景

我們剛才一直在談場景這個詞,那場景到底是怎么定義?

要把場景拆開,場和景。“場”是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個場就是時間加空間。用戶可以在這個空間里停留和消費,如果一個人不能在某個空間去停留、消費,這個場就是不存在的。

“景”是什么意思?景就是情景和互動。當用戶停留在這個空間的時間里,要有情景和互動讓用戶的情緒觸發,并且裹挾用戶的意見,這就是場景。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是在消費產品,其實你是在消費場景。舉一個高發的消費行為——吃飯。吃飯有多少場景?我們簡單說一下。

比如說,早餐怎么吃?是自己對付一下,還是擺好盤、拍照曬朋友圈?這就是不同的場景。

中午飯怎么吃?你自己帶便當,一邊看網劇一邊吃,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叫便當,在會議室里邊吃邊聊,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出去吃,然后AA制結賬,這是一個場景;中午請客戶吃飯,這是一個場景;中午情侶約會也是一個場景。

所以腦補一下,你會發現在不同的場景下,發生的消費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接著再說晚餐。回家吃是一個場景,在單位加班叫外賣是一個場景,朋友聚會是一個場景,戀人約會是一個場景,請客戶吃飯是一個場景,求人辦事要擺排場是另外一個場景。

其實我剛才說的場景拆得極其粗,往細里還有無數的細分場景。

所以開一家餐廳絕不是說你要輸出的產品就是菜,或者加上菜的擺盤。開一家餐廳就是要運營一個場景。

一個朋友跟我說,他打算做一個便當品牌,決定打敗黃太吉。他的方法是只做一種便當——壽司,因為壽司既健康又美味,而且時尚。

我就問他,你的便當的消費場景是什么呢?它的消費場景是一個人自己吃,還是幾個同事一起吃?如果你沒有把它的消費場景考慮進去,這個產品就是不合格的。

咱們之前講過點線面體,新場景的出現其實也是一個“體”,比如碎片時間就是一個新場景。

場景要能觸發情緒

在移動互聯網不成熟之前,我們要乘地鐵,會堵車,也要等人。

碎片時間本來就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成熟,使你有機會把這些碎片時間利用起來。比如“得到”,其實就是抓住了碎片時間和認知焦慮的兩大紅利,然后成長起來的一只獨角獸。

其實羅輯思維有一個例子,就很好地體現了場景的力量。

不知道你是否記得2015年羅輯思維賣書的事?羅輯思維打包賣書的套裝,一套六本,你不知道都會有哪些書,一共8000套。

一個淘寶店店主當時就覺得這個套裝肯定有價值,因為只有8000套。所以他在開賣的第一時間就搶了10套,8000套書在一個小時之內就賣光了。

這個時候羅輯思維的群里還有人問,怎么沒有了?到哪里買?于是這個淘寶店店主趕緊把他買到的這10套書上架銷售。他想現在的狀況是大家想買而買不著,那怎么也得加點價吧。

所以他標價450元,結果放了兩天也沒人來問。然后他就降到了原價400元,還是沒有人問。打折以后依然無人問津,最后這套書在淘寶是零交易。

為什么同一套書,在羅輯思維的這個場景里,8000套書在一小時之內被一搶而空?而在淘寶店店主自己的小店里,打了對折,放了10天還是賣不出去?

原因就是羅輯思維搭建了“場”加“景”,在這個時間和空間里,大家一起瘋搶,對彼此進行了意見挾裹和擠壓。如果你架構的場景不能影響別人的情緒,不能形成對別人情緒的觸發,它就不是一個場景。

所以淘寶店店主把書放在貨架上,冷冷清清往地一擺,這個是沒有任何情緒觸發的,只是一個“場”,不存在“景”,它不是一個場景。

所以,場景的核心是在空間加時間的點上觸發別人的情緒。

在第一模塊已經說了,其實人所有的理智和意識都是把人往回拉的,而所有的情緒是在推動人的行動。所以人會去做一個動作,會往前走,是被情緒推動的。

比如電影《羅馬假日》里,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一個橋段。公主和記者一起大鬧派對,被警察追,然后他們跑贏了警察,氣喘吁吁地并肩在一個街邊坐下。當時真的是很美,歲月靜好,月落無聲。

看這一幕的時候,我就在想,此情此景他怎能不吻她呢?果然下一個鏡頭派克就吻了赫本,這叫什么?這就叫場景和情緒觸發。

只有能觸發用戶情緒的場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互聯網商業其實就是三個核心詞:產品、流量、轉化率,也就是產品的比拼、流量的爭奪、轉化率的優化,這就是互聯網商業競爭的全部。

在萬物互聯的未來,到處都是屏幕,到處都是網絡連接的入口。入口不是場景,它就像是淘寶店家有一個店面,那是一個時間加空間,但不是場景。想要成為場景,它還要能夠觸發情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