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微信群里聊天時,大哥總是喜歡用“您”來稱呼我。說不清是他本人的語言運用習慣,還是出于對教師的尊重,只是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到他的這個“您”字時,作為家里最小成員的我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細細解讀“您”字的結構,發現原來是“心上有你”。再細細回憶在我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大哥確實一直扮演著個有心人的角色。
當年或許是因為家境貧窮,或許是因為母親高齡奶水不足,父母親決定把襁褓中的我送人。那個下著蒙蒙細雨的早晨,得知有一鄉下人家要到家里抱養我,大哥邊抹著眼淚,邊帶著襁褓中的我,逃離了家門,農村人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我。最終,父母親沒把我送給他們,只是送了他們一大籮筐的好話。因為他的堅持,我終于留在了原生家庭里。或許是因為憐憫而格外疼愛吧,每天他都喜歡把我背在背上干活。在那個沒有紙尿褲的年代,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多少次尿濕了他的背。偶爾也會在想著如果當年沒有大哥的心疼和不舍,現在的我會過著什么樣的日子?或者因為童年那場可怕的疾病夭折;或者當著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村姑;或者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農民工生活…..我上幼兒園時,大哥已經是個初中生了。他每天早上上學時,都會用家里唯一的代步工具——老爸那輛28寸的老永久,順路載我去幼兒園。坐著自行車前面橫桿上的我,總是會迎著朝陽放聲歌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兩年的幼兒園,每天早上我都會在幼兒園門口等待老師開門。魯迅先生的“早”字是刻在自己的書桌上,我的“早”字是刻在我的學生時代里——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上學從未遲到過。小學二年級時的我開始患病,三天兩頭的住院。每次夜間看護的重任都會落在大哥身上。他總是會等我輸液結束后,才躺在我身邊打個盹。有一次,大概是因為太累了,他睡得很沉,一翻身,把我從病床上踢了下來,自己竟全然不知。初一下學期終于做了場大手術,取出了身體內的結石。夜間看護的重任依然落在他身上。只是這次,無論如何他都不肯躺到我的病床上。我輸完液后,他搬來了病房里的三四張凳子,排成一條直線,每天晚上他就那樣小心翼翼地裹著被子睡在小凳子上。那是個特別寒冷的冬天。我高中時,他調到了縣城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經常會不定時的玩失蹤。有一次竟然整整三個月沒回家,而且連一個電話都沒有。左鄰右舍問起母親“你家大兒子最近上哪兒去了,怎么老沒看到他呢?”實誠的母親只能嘆嘆氣回答:“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去哪兒了!”當初他回家收拾行裝時,身上穿的是冬天的棉襖,等我們再次見到他時,已經是短袖上身。胡子還好,就是頭發長得不行。回家和我們打完招呼后,就往理發店跑。他是個老茶客,可以說是無茶不歡,人家是喝茶睡不著,他是睡不著時起來喝泡茶就能安然入睡。細心的我觀察到,他這次回來喝茶的風味似乎變了。觀音健胃茶似乎成了他的最愛。看到我憂傷的表情,他故作輕松地告訴我,都是茶,不過是換藥不換湯,并叮囑我別告訴母親。因為她不識字,比較好騙。高三那年的數學差到了極點,為了鼓勵我,他借來了一套教材,一直在用心地當我的陪讀,給我鼓氣為我加油。有時被數學氣得半死的我,索性把習題往他眼前一扔,讓他冥思苦想去,自己躲一邊閉目養神。在高考前的酷暑里,只要是他在家的中午,他肯定舍不得讓我自己騎自行車去上課。總是會用他的幸福牌摩托車送我去上學,到了校門口時,不忘吩咐我一定要朝著有樹蔭的地方走。其實我家離學校不到一公里,他說摩托車比較快也更涼爽。寒暑假期間有時想到同學閨蜜家串門時,他也會用摩托車載我去。和閨蜜聊完天后,有時閨蜜會送我回家,有時會給他電話讓他再去接回家。有一年要去一農村朋友家串門,由于路途比較遠,怕我顛簸太勞累,他專程跟一朋友借了輛邊三輪摩托車載我去。我舒舒服服地坐在側邊的座位上,那種酷斃拉風的感覺像極了香港警匪片里的警察。高考揭榜后,當我收到師范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激動不已的他對著全家人說:“小妹是個準教師了,兩年后會有很多人稱呼她‘惠妹老師’,估計到時她會不習慣的。為了讓她盡快適應這個稱呼,我們從現在起我們都改口叫她‘惠妹老師’吧!”他的提議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認可。于是,從那個夏天起,全家人從爸爸媽媽到哥哥姐姐再到后來的嫂嫂,無一例外地稱呼我“惠妹老師”。和小姐姐出去逛街買衣服時,她的那句“惠妹老師,要不試一下這一件?” 沒有人知道我們是姐妹。婆婆上門提親時,爸爸的那句“惠妹老師,去幫忙燒壺水吧!”讓婆婆驚訝不已。過后連連夸贊我們家尊師重教風氣好。
文質彬彬的大哥卻培養了一個瘋瘋癲癲的小妹。前幾年因為有一段時間備受失眠的折磨,痛苦不堪之時,忍不住半夜三更時在QQ空間里發了條說說:“失眠,真他媽的難受!”第二天看到了大哥在下面評論了一句:“失眠也不能講粗話哈!”為人師表的我,羞愧難當之時只能用“國罵”兩字來給自己開脫。如今步入中年的我依然活得沒心沒肺。對于很多內心親近的人,不管大人小孩,無論師長領導,總是習慣稱呼“你”,覺得這個省心的稱呼更能拉近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相信此刻你和我之間少了一顆心的距離,彼此在一起時可以缺心眼,可以少根筋。
長兄如父,在父母離開的這些年,也總喜歡在閑暇的雙休日下午去和大哥喝喝下午茶。同樣會跟他提起工作中的煩惱,和他講述生活中的各種瑣屑。
前些日子回娘家蹭茶喝時,跟他說了很多掏心窩的話。說自己雖然總是在抱怨工作強度大,工資收入低,可是內心深處依然很是熱愛這份工作,一走進教室就會激情四射滿血復活。其實自己打心里特別欣賞也特別喜歡那些熱愛工作,對工作勤勤懇懇狠抓實干的人。起碼在我眼里熱愛工作的人必定是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熱愛工作的人必定會腳踏實地做事情,不會去投機取巧更不會走歪門邪道,這樣的人是善良可靠的......
對于我的很多觀點大哥除了充分肯定外,就是給予必要的補充。事后感覺兄妹倆一邊煲雞湯,一邊把雞湯當功夫茶喝了一下午,偶爾加點小茶點,既解渴又充饑。那是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窗外燦爛的陽光跟我們心靈雞湯般的談話似乎沒有一點違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