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后,何去何從,似乎一直是畢業生心里....很多時候想不通,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更多的時候,畢業季來臨的那么匆忙,匆忙到很多畢業生在自己根本還沒想通、還沒適應的時候,便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的做出了選擇。
回到小城鎮,還是留在大城市?老生常談,卻又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最最標準的答案似乎是“隨心”兩個字,心之所向,心向往之,便對得起自己。奈何,到了畢業的年紀,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應該擔負的責任更多了,很多時候的選擇,反而不能再真的“隨心”,而是夾雜了太多的考量——現實的考慮,父母的希冀,成本的估算....這些,無一不影響著最后的決定。
“回到小城鎮”還是“留在大城市”的問題,早有許許多多的人進行了大量的探討,結論也無非是“各有利弊”,個中抉擇,全在自身的權衡考量。
(一)回到小城鎮,不得不“能忍”!
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如果真的選擇回到小城鎮,需要的最必要的心理素質之一便是“能忍”,尤其是對學校較好、學歷較高、性別為女的學生們來說,此項素質,尤為必要。
曾有一段時間,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在那段時間里,我會一個人在S市的大街上漫無目的的走來走去,來來回回;或者蜷縮在一個沒人的小胡同里,放聲痛哭,任由眼淚肆意流淌。最后的結果,我做了談不上“大”、但也算是“城市”的逃兵,回到了小城鎮。
小城鎮的優點自然很多,比如“相對清閑、相對輕松”,比如“方便照顧父母”。
一個人,在小城鎮選擇了相對安逸的生活后,在“吃飽、穿暖”這個基本“不太浪費時間”的“最基本的需求”完成后,緊接著,問題便來臨了——強烈的孤獨感如期而至。
人,畢竟不可能僅僅滿足于吃飽、穿暖,也不可能僅僅滿足于不加班的狀態和較為清閑安逸的生活。任何人,在基本的工作之余,都需要知己,需要朋友,需要自己喜歡的圈子.....在能令自己放松、舒服的朋友圈子里,與能與自己聊得來的朋友們待在一起,哪怕一句話不說,哪怕僅僅是發呆,也會覺得愜意、舒坦。
然而,讀了那么多年書的我們,一旦真的回到了小城鎮,很快便會發現,強烈的孤單感會迅速的...向我們侵襲而來。你會突然發現,原來你在外面讀了那么多年書,雖然當初的你可能會逃課、會成績很爛、會似乎沒有學到什么專業知識;雖然你曾經上過的那么多年學,可能并沒有帶給現在的你更好的工作機會,更高的工資待遇;雖然你曾經的那些學識和經歷,可能并沒有轉化為現在的你的一星半點的物質條件——為此,你還可能苦惱過、自責過、認為自己沒用過——但是,你很快便會發現,你曾經的那些年在外面讀書、或是闖蕩的經歷,又的的確確在深深影響著你。你的思想、你的認識、你的追求、你的價值觀念、你對生活的態度、你對工作的要求,與一直生活在這里、從未出去過的人相比,已然發生了變化。現在的、已經出去過又回來的你,已經很難再與從未離開過這里的人們,融洽的、契合的交流。畢竟,各式各樣的婚禮和育兒經驗,偶爾聽聽或許還算新鮮,如若每天的茶余飯后全是這些——誰家的小誰又結婚了,誰家的小誰又生兒子了——你會發現,這樣的生活...其實很無趣。
再往后,你會更加痛苦的發現,在“大城市”中,“風華正茂”的“25歲”左右的年紀——尤以女孩子尤甚——在小城鎮,已經完完全全是“不可饒恕”的“剩女”、甚至是“大齡剩女”的年齡。這些“25歲左右”的女孩子,尤其是已經“27、28歲”的未婚女孩子,隨時隨地在“被”念叨、“被”“逼著”相親....哪怕漸漸的,你已經適應了這些“各式各樣”的“嘮嘮叨叨”,你已經能夠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對這些“啰哩啰嗦”的“嘮嘮叨叨”,能夠做到充耳不聞......然而很快,你會發現一個更加令人郁悶、卻又無可奈何的問題——你沒有朋友。你不僅僅是沒有“能夠融洽交流的、價值觀念契合的、能夠聊得來”的朋友,甚至......你連“能夠相對自由活動的、依然單身的、或者相對自由的戀愛但未婚的、能夠在工作之余不用立馬回家照看孩子、孝敬爸媽婆媳、照顧姑嫂等關系的”朋友,都少得可憐。因為,你的同齡人,在小城鎮,早已、早已、已婚已育,他們沒有那么多時間、更沒有那么多精力,去像以前一樣,隨心所欲的聚餐、閑逛....他們,早已有了他們各自的家庭圈子;更何況,早已沒有了共同語言的你們,早已沒有那么多話題,能夠聊得來。
一個人,在“大”城市接受了教育,在外面的世界生活過,突然回了小城鎮,真的會水土不服。雖然,我不認為“讀過的書”能夠直接轉化為“經濟報酬”,甚至“上過的學、受過的教育”可能短時間、甚至一輩子,也無法轉為最后的“物質報酬”,但它對人的思維的影響,又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一個人,想要在小城鎮積極樂觀的、開開心心的生活,一定要具備“能忍”的素質,“忍”得了別人的閑言碎語,“忍”得了熱心人們的幫忙“相親”,“忍”得了沒有朋友的日子.....最重要的,是能夠“忍得住”“孤獨”!只有真正能夠“忍受”得了“心靈的孤獨”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在小城鎮快樂的生活。
(二)留在大城市,必須要“夠狠”!
小城鎮的種種缺點,便是大城市的種種優點了。除了“較好的醫療條件、較高的教育水平、較為公正的競爭平臺、較多的競爭機會、較為齊全的基礎設施”等等公認的優點之外,在生活上,大城市相較于小城鎮,也有其特有的優點。比如,在小城鎮,你可能很難交到興趣相仿、觀念相近的朋友,在大城市,這便容易了很多。
在大城市,你能夠相對容易的便發現一群和你差不多的人——你們能夠聊得來,你們能夠相談甚歡,你們有共同語言——無關歧視,無關其他,僅僅因為大城市的臺子大了一點,平臺高了一點,城市包容一點,于是....遇到同樣人的機會便大了一點、概率便高了一點。在小城鎮,稍微和其他人有些“不一致”,便會成為異于他人的“異類”,便會招來各式各樣的閑言碎語;在大城市,至少它夠包容,即使“不一致”,也更容易被其他人接受,其他人不會對此大驚小怪,更加不會奔走相告、甚至議論紛紛;何況,在大城市,任何個人的“獨特”的特征,更多的時候也能夠找到與之同樣的“其他人”的“雷同的特征”,于是,這份“獨特”,便不再是“單純的異類”,這個“獨特的人”,也不會再感覺“那么孤獨”了,因為,至少還有人能夠理解他。
當然,“朋友”、“圈子”這回事,畢竟是“精神需求”,畢竟是在“酒足飯飽”、“工作之余”才能開始談的問題。歸根結底,“精神需求”受到重視的大前提還是得“好好的生存”、“有足夠富余的休息時間”。那么,留在大城市的最嚴重的問題也來了——工作壓力巨大、基本沒有休息時間。
我有很多朋友依然還在大城市拼搏,而我自己,當初也曾經在雖然“不大”、但也是“城市”的地方生活過一段時間。在大城市生活,尤其是前幾年,普通人做一份普通工作,面臨的工作壓力,也真是巨大的。除了“浪費時間的公交、永遠擁擠的地鐵、一直堵車的出租”之外,還要面臨“長久的加班、隨時的出差、費力的耗腦、case的不斷更改、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幾乎永遠無法正常的休息、房東不定時的漲房租”等等問題....——我相信,很多依然勇敢在城市拼搏的伙伴們,對此深有體會——在這樣的工作壓力下,別說“精神需求”了,但凡有些休息時間,只怕更多時候也“只想好好睡覺”了。連“相對富足的休息時間”尚且無法保證,又怎么會有興致去考慮“精神需要”?
“漂泊”一段時間之后,“繼續留在大城市”的更多、更嚴重的問題也越發凸顯出來。“月光”的狀態究竟要持續多久?“沒有屬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又該怎么辦,難道真的能一直租房子住嗎?年輕的時候尚可,以后呢,老了之后呢,又該怎么辦?身為獨生子女的我們,看著父母漸漸年邁,真的能夠狠下心來,繼續在外面打拼、漂泊嗎?再然后....屬于女孩子特有的問題又來了——來自遠方的父母、親人的“女孩子30歲之前必須嫁人”的論調,會以更嚴重的方式凸現出來——畢竟男生打拼的時間可以長點,如若真的做出了成績,自會有更加年輕、更加漂亮的女孩子去投懷送抱;可是女生呢,漂到30歲了,是繼續拼搏、繼續漂著嗎?如果不想漂著了...又該如何?于是,來自遠方的父母、親人們會反復強調一個結論——“當初不如聽我的話,早點回家了,你看看現在.....”——此結論在以后的日子里,會以無限循環的方式反復播出。當然,他們也會好心的勸說,“還是別再繼續浪費所剩無幾的‘沒那么老’的時間了,趁早回來趕緊嫁人吧…”。
其實,就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親眼所見來看,基本上在大城市拼搏了三至五年的人,幾乎都能達到普通人眼里的“好好生活”的標準和狀態的。當然,拼搏的那三至五年,也真是辛苦——通宵改稿子、加班太晚早已沒了公交車又舍不得打出租只好步行兩三個小時回到住處、連續一個月不曾好好休息、月底錢花光了只好啃面包等等狀況,是生活常態,只是這些常態,并不在他們與家人的電話通話中而已。這樣的日子,得過上一段時間,生活才能真正得到改觀。
所以,普通的人,想在大城市好好生存,必須“夠狠”,而且是“對自己”“敢狠”!面對生活中的壓力、面對工作中的種種不如意、面對強大的勞累等等困難的時候,必須對自己“狠”下來,咬牙堅持住。真正堅持下來的人,最后的生活,也都還不錯。只不過,當初的那段吃苦的時光,個中心酸,只是自己知道罷了,他人...真的無力相助....吃苦的時候,只能靠自己堅持住。
(三)夾縫中求生存...
似乎,莫名其妙的,我們便成了夾縫中的人,往左不是,往右亦不是,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不知是不是我們太過貪心,什么都想要,既想要正常的休息時間,又想要質量高點的精神生活,還希望能夠安心照顧父母....這樣的需要,是不是真的太貪心,想要的是不是真的太多了?
似乎,不論怎么選,都不能兼得、不能幾全齊美呢?
所謂“舍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人啊,還是不能太貪心,總要放棄什么,總要做出選擇。至于怎么選,全靠自己權衡。
而解決這個夾縫中求生存的辦法,似乎也只是一道選擇題——要么能忍,要么夠狠!
要么能夠擁有一份積極樂觀、健康良好的心態,去忍受一些或許自己并不贊同的閑言碎語;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去忍受沒有朋友、只能自己體會的那份深深的孤獨。
要么能夠扛得住強大的工作壓力、生活重擔,不害怕困難、不畏懼吃苦,不斷的追求進步、不斷的鞭策自己全方位提高,不斷的讓自己變的強大、再強大,一直強大到,逐漸在大城市站穩腳跟。
似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這道夾縫中,好好生存、快樂生活吧。畢竟,慢慢的,生活總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