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
今年,我被安排到一所新的學校交流。開學前兩周,一直感到苦悶和壓抑,不由得想起了人生中最灰暗的那段時期。
2004至2007學年,我遇到了職業生涯中最難教的課本。04和05年,我還能想盡一切辦法爭取把課上得好一些。06年初你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7月去世。剛安葬好外公,你的外婆又被查出食道癌晚期,還被醫生斷言活不過兩年。倍受打擊的我一蹶不振,甚至需要去看心理醫生。糟糕的課本、糟糕的我造就了一批糟糕的學生:紀律奇差、無心向學。我將那時的班級稱作“魔鬼班”,上班簡直度日如年。
那幾年,我第一次萌生辭職的念頭。但是,除了教學,我一無所長,根本沒有辭職的底氣。
與我行成鮮明對比的是何*芳。她以一個普通英語教師的身份,加入了美澳英語培訓中心,將美澳搞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后來,因為與老板理念不合,又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創辦了“何方教育”。 憑著自己的專業能力,她正走向精神自由和財富自由。
我又想起我的導師吳老師。他通過英語、文化交流、信息技術、寫作四個維度打造了自己的競爭力,創造了個人品牌。
1991年,他畢業于中師英語專業。每天都堅持花一個小時在英語學習上,進修了英語大專課程。
1994年,開始帶領學生通過郵寄的方式與美國的師生進行文化交流。1999年,開始運用電子郵件進行中美校際交流。
由于教學特色突出,2002年,在工作十年之后,他就直接從一個普通教師變成了市級教研室的教研員。
從此,他又開始進修英語本科和信息技術的研究生課程,組織小學師生開展有關中美文化WebQuest網絡探究性學習和跨國交流活動,將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2003年到2006年間,他還利用EduBlogs將國際交流經歷撰寫成英文博客進行敘事研究,開始了他的寫作歷程,并將自己在英語教學和信息技術融合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實踐撰寫成學術論文。
經過第二個十年的努力,因為發表了許多學術文章,他成為了非常出名的專家。
2010-2011年,他為華南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和外文學院開發設計小學英語教師國培課程。
2014年被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遴選為“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首批專家庫成員,并參與了華東師范大學的課程研發,設計并主講了兩門在線培訓課程。
何*芳的經歷讓我明白:
至少要在一個維度上足夠優秀;
吳老師的發展讓我明白:
如果已經在一個維度上足夠優秀,就要在多個維度上培養自己。
李笑來老師說過:
- 單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長度;
- 兩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積;
- 三個維度上,大家比的是體積……
晴晴,上學時,學校只是以你的成績來評價你。但是,你千萬不要因此上當,只關注課本和考試,掉進單一思維的大坑——人生除了考試成績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維度。
只要感興趣的東西就去學,只要感興趣的事情就去做,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多才多藝的“團隊”。
正在多維度學習的媽媽
2017年9月21日
附:如果你想對“多維競爭”有更清晰的認識,請閱讀“得到App”李笑來老師專欄2016年9月19日至23的文章,你一定會受益終身。
寫給女兒的信(重讀李笑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