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是拿來“精讀”的,很多觀點我覺得很實用,所以還沒讀完就先迫不及待地把前半本書的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本書是作者通過自己女兒在國外接受的英語教育以及自身和周邊的學習經驗的不同,闡述了一些學習英語的見解。
作者第一個強調的就是“大語境”,如何理解這個觀點呢?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大多數是通過翻譯的形式來強行記憶每個單詞的意思,但是回憶一下牙牙學語的孩童,誰是通過第二語言來學習母語的?教孩子說“媽媽”,都是指著媽媽然后發這個音。整個學習母語的過程大致如此,那為什么學習英語的時候就要開始“蘋果蘋果apple”了呢?那有人會問,我在中國,如何去獲得這些個“情景對應”呢?這個就牽扯到一個“輸入”的問題,我們應該重視孩子在家庭中的情景對應積累,多聽原版兒歌,原版動畫片,多聽原版故事的音頻,身邊類似的案例還是很多的,有個從兩歲開始就進行了大量聽力輸入的孩子,他的英文口語水平就比同齡人領先很多,還有個孩子,從小愛看美語電影,現在不僅僅英語掌握得很好,其他外語也通過同樣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績。
第二個觀點就是phonics了!中國猛抓單詞,但是很多年我們都在重復用a-p-p-l-e的方法來記憶單詞,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慢慢的普及“拼音英語”這個學習英語單詞的方法,打個比方,我們之前逐個單詞的記憶方式就像是記電話號碼,是無規律可循的,一口氣能記下幾個?記下了沒有及時復習是不是又容易忘卻了,而phonics就把大部分單詞給分類了,運用統一規則,把單詞和發音結合到了一起,一個元音聲音可以把同類單詞無限記憶。這個細說還有分類,首先,這個規則使用的是大部分單詞,那么不符合規則的單詞怎么去記憶呢?那就根據出現頻率高低分批記憶了,首先是最高頻詞匯,很少有老師會把220個sight words提取出來給到學生記憶(我自己之前是沒有做到的,在此道歉一下!),但是這些詞一旦掌握了,閱讀中50%的單詞就都認識了。剩下的就看需求了。其次,學習拼讀是單純的“拼讀”,不能急功近利,要求把意思也結合上去,英語的流利閱讀和閱讀理解是兩個層面的訓練內容,spelling 就是是spelling,也是不需要理解詞義的。
第三個觀點就是閱讀量!最近經常在說的,我們學了那么多年的母語,要想寫一篇好文章出來,是不是也要看許多的優秀范文,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那學習英語也是一樣的,沒有一定量的積累,你單憑一些詞匯和語法知識就想把英語學好,是不可能的。為什么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反而不學習英語呢?第一,他們通過phonics的居然可以學習到一些初級語法,第二,他們一年上百萬字的閱讀,形成了與語感,又促進了phonics的技能,從而達到不單獨記憶語法規則但從來不出錯的目的。
綜上觀點,第一就是珍惜外國人也從小學到大的phonics,如果忘記了,趕緊撿回來,第二,增加閱讀量,增加閱讀量,增加閱讀量!第三,廣泛的去聽原版的聽力材料,或者看動畫片。第四,英語學習,即便不正規進行,從小多聽,總沒錯,至于多小?多小都可以,還有就是要認真觀察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千萬不能錯過了!
今天先到這里,后半本書的觀點以后再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