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雖然早就聽說這是一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影片,但我憑經驗以為會是千篇一律的勵志片劇情:東方式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取得成功不顧一切,犧牲奉獻自己的人生,同時剝奪孩子的童年快樂,一切以成功為最高目標。最終孩子成功了,站到了領獎臺上,大家流淚擁抱,皆大歡喜。
可是這次我錯了。
故事一開始,由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這個退役摔跤手在辦公室里贏了一場摔跤比賽,他對對手說:“你輸給的是全國冠軍。”
贏得國際摔跤比賽是馬哈維亞的夢想,可是在摔跤手掙錢太少這個現實下,他無奈退役,找工作養家,只能將夢想寄托到自己的兒子身上。
老天好像和他作對,馬哈維亞的妻子接連生了四個女兒,他以為他的摔跤夢想只能和那些獎牌一樣永遠被塵封起來。
直到有一天,馬哈維亞的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在一次和男孩的打架中,被父親發現她們身上流淌著摔跤手的血液,他的摔跤天賦傳承給了女兒。
馬哈維亞的夢想又一次點亮了。他和妻子商量不讓兩個女兒做家務,要培養她們成為最棒的摔跤手。當妻子提出質疑時,馬哈維亞請妻子給他一年時間,權當試錯。
于是,兩個小女孩開始了她們的摔跤手之路。每天五點起床進行各種體能訓練,沒錢買摔跤墊在沙坑摔跤,不得不剪掉心愛的長發,再也不能吃愛吃的食物……她們為了父親的夢想,確實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樂。
兩個女孩一開始不愿意服從爸爸的安排,有過頑皮的反抗,直到她們的閨蜜小小年紀接受童婚嫁為人婦,對她們說:“我倒是希望上帝給我這樣一位父親,至少他很關心你們。
否則我們的現實就是這樣:以女兒身降生的一刻起,就注定與鍋碗瓢盆為伍。終日操持家務,待到二八芳華,便要嫁為人婦。以此擺脫他的負擔,牽著他的手走向她的新郎。
為那個她從未謀面的男人,相夫教子,這是她所有的使命。至少,你們的父親把你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他為你們遮風擋雨,他為你們忍辱負重,他就是為了讓你們有自己的將來,有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么錯呢?”
她們才明白,在印度女性社會地位低的特殊的環境下,作為出生在社會底層的小村落里的她們,人生沒有更多更好的選擇。父親這樣做,正是讓她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
于是,爸爸的夢想成了女兒的夢想。
之后,雖然吉塔有過狀態低迷的時候,但是爸爸和女兒一起努力,她們克服重重困難,終于贏得了國際性比賽,成了世界冠軍,爸爸和女兒的夢想都實現了。
在摔跤的道路上,爸爸馬哈維亞是兩個女兒追夢路上最合格的領路人。
郭德綱說:望子成龍的家長,自己都不是龍。
網上也有段子說:有些鳥很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里下一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我們現在的流行觀點是,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這也是很多人批評這部電影的地方。
我看到的是,爸爸馬哈維亞首先自己就是摔跤手,就拿過國家冠軍。
在印度女性地位普遍偏低的社會環境下,女孩子很難有更好的出路。大多是從小就做家務,長大點就趕緊嫁人以減輕家庭負擔,一輩子和鍋碗瓢盆打交道。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馬哈維亞的兩個女兒如果不成為摔跤手,也沒有更好的選擇,相反是她們的父親發現了她們摔跤的天賦,引領她們一路成為世界冠軍,讓她們的人生有了一個新的高度。
比起她們早早嫁人的閨蜜,比起印度成千上萬的女孩,她們是很幸運的。
在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當好孩子追夢路上的領路人,馬哈維亞給了我們很多啟迪。
1 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她們自己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夢想對她們來說是一件很遙遠的事。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做有心人,多觀察孩子,從孩子身上找到閃光點。
吉塔和巴比塔在一次打架中,把兩個男孩子揍得鼻青臉腫,她們的爸爸馬哈維亞讓她們演示打架的過程給他看,從中發現了她們的摔跤天賦,這才引導她們走上了摔跤之路。
幫助孩子發現身上的閃光點,是帶領他們走上夢想之路的第一步。
2 給孩子一個試錯期。
當馬哈維亞決定訓練兩個女兒成為摔跤手時,妻子提出了疑問,馬哈維亞說:請給我一年時間。
馬哈維亞給自己,也給女兒設立了一個止損期,全力以赴地去嘗試,實在不行就果斷止損。
我們經常看到身邊有些父母,孩子學習了一段時間后,被證明根本不適合畫畫或者是彈鋼琴,但是父母考慮到前期的金錢和時間等投入,不甘心讓孩子放棄,結果只能在不適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孩子的夢想道路上,父母應該學學馬哈維亞,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試錯期,不行就及時止損,換條其它的路走,不要在一條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3 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
馬哈維亞自己就是國家冠軍,有一套科學的訓練方法,他把這些方法都用到了兩個女兒身上。
當吉塔到了國家隊在國際比賽中方法不對屢屢失敗后,父親趕到了她身邊,為了幫助她贏得比賽,反復觀看比賽錄像,找到吉塔失敗的原因,分析兩人的特點,制定新的戰略戰術。
在孩子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正確的方法很重要。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得力,事倍功半。
好的父母要知道帶領孩子,幫助孩子找到更正確的方法。
4 該放手時要勇于放手。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很多事情,孩子總要自己去面對。
影片最后的那場奪冠比賽,因為教練的小陰招,爸爸被關在了小黑屋里面,這個時候的女兒失去了爸爸的戰術指導和精神支持,一開始是有些焦慮的。
吉塔后來想起父親的話:我不可能每次都趕來救你。她沉著鎮定下來,獨自面對比賽,一個漂亮的五分贏得了比賽。
在孩子的追夢路上,父母只能承擔領路人的角色,主角還是孩子自己。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面對。
在兩個女兒成為摔跤世界冠軍的道路上,馬哈維亞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是導師,是教練,更是女兒人生中的燈塔。
雖然他的培養方式有些近乎瘋狂,但是他成功了,兩個女兒都從窮鄉僻壤的鄉野女孩成了舉世矚目的世界冠軍。
他的夢想,女兒的夢想都實現了。
據說,我國的臺球冠軍丁俊暉也是用類似的方式培養出來的。
我們不一定認同模仿這樣的教育方式,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鑒馬哈維亞的教育理念,在孩子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做合格的父母,做好孩子的領路人。
作家蘇心說過:孩子,我寧愿欠你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想看到你有一個卑微的成年。
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雖地大物博但一人均就資源有限的國家,競爭和壓力是與生俱來的。
孩子出生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說,我才不會給孩子多大壓力呢,要讓孩子快樂成長。
一到了上學年齡,父母們都忘了當初的快樂教育的許諾,就開始各種焦慮,巴不得自己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語數英門門百分。
其實,想要孩子的將來擁有核心競爭力,關鍵是找到真正的興趣點,并一直在逐夢路上堅持下去。
為了不讓孩子的成年卑微而黯淡,從現在開始做起吧,跟著《摔跤吧,爸爸》學習如何做優秀的父母,如何當好孩子追夢路上的領路人。
本文首發于爸媽內參,轉載請加微信fushuzhuo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