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下坡時滾動圓木會越滾越快,剛開始只需要給予些許的動力即可;反之,上坡時,使出吃奶的力氣也很難推上去。很多人會說這是物理學力學的作用,確實不錯,那么反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景:
A孩子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先寫作業,再主動閱讀1小時,做完了作業讀完書才開始看電視,或出去玩;而B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或玩游戲,在家長三番五次呼喚下才勉強來到學桌前,做作業的時候東摸摸西玩玩,一個小時過去了,第一行字還沒寫完,不是要喝水就是上廁所,不是這里不舒服就是哪里疼,最后一晚上過去了,作業也只是為應付差事填滿了,毫無質量可言,家長很頭疼,孩子也沒有成就感。
雖然每個孩子的性格不盡相同,但人天生都有一股好勝心,那為什么就有A孩子和B孩子的差別呢?取決于家長不同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不同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孩子。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不斷要求向上呢?今天分享的《驅動力》從積極性誤區、第三驅動力和外界刺激源會給你一些靈感。
【積極性誤區】
常有家長跟孩子說,“寶貝,你考試拿雙百,爸爸就帶你去上海迪士尼。” “你堅持每天練琴打卡,計數滿30天我就帶你去歡樂谷。”反之,考不到雙百就不能去上海迪士尼,沒有堅持練琴,就不能去歡樂谷。其實學習是長期堅持的過程,對于某一個過程的結果給予物質的刺激,并不是有效的方式。
反而會讓孩子感覺陷入誤區:我成績好爸媽就讓我玩,學習成績是我爸媽想要的,堅持練琴也是他們要我堅持的,長期生活在這個思維中,獎勵和懲罰會起反作用力。一旦誘惑不夠,孩子就會失去動力,甚至直接破罐子破摔。想產生持久影響,還需要其他驅動。
【第三驅動力】
先說說第一和第二驅動力,第一是我們的【生存本能】,比如喝水、吃飯、睡覺,第二就是上述提到的【獎勵和懲罰】,那什么是第三驅動力呢?
個人理解第三驅動力有點類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第五層自我價值實現,直白的可以理解成自嗨。當一個人深入挑戰一件事成功,會給他帶來莫名的愉悅感,也許并沒有任何獎勵,但是絲毫不影響自我滿足和自我欣賞。
當孩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她因為自己會用勺子吃飯而開心,因為會吐魚刺而開心,因為自己會蹲著上廁所而開心,因為第一次走路而開心,因為能記得拼音而開心,因為會寫字了而開心,因為自己獨立拉完了一首新琴譜而開心……這些開心都是她們發自內心的滿足和愉悅,同時會因為開心而想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分享這份喜悅,在這些關鍵的成長點,我們不能因為事小而忽視孩子的成長,忽略孩子的情感,她們也需要表揚和鼓勵,嘴上夸一夸“我家的小寶貝真棒,自己學會走路了”,再深情的抱一抱,狠親一口,其實這些都是對他們第三驅動力的認可和肯定。
有了一次兩次,不斷的肯定,孩子便有了興趣和熱情去探索新事物。
如果B孩子家長在以前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忽略了孩子成長的瞬間,現在彌補也來得及,多去觀察孩子的表現,多陪伴孩子的成長,有任何的進步哪怕再細微都要及時給予語言和情感上的鼓勵和贊揚。肯定孩子的進步,挖掘孩子的特性,每一個孩子都將是不可替代的天使。
【外界刺激源】
有人會質疑,既然有了內驅力,為什么還需要外界刺激呢。本書分享的外界刺激要滿足3個要素:
001 自主
當孩子稍微懂事后,便開始讓孩子自主安排。比如什么時候寫作業,什么時候看書,看多久的書,做完這些功課可以看多久電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孩子也是,家長們首先得學會信任,再試著去放手,讓孩子主動思考和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很寵愛孫女,會給她最好的,但是也會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和強加。孩子前幾天學會了自己下水餃,下面條,有一次和同學兩人在家玩,肚子餓了又不想去找爺爺奶奶,就去廚房下了兩人份的面條,兩人吃的無比滿足,忘記放鹽都絲毫不影響胃口,一人吃完一大碗。爺爺奶奶知道后劈頭蓋臉罵了一通,我知道他們是出于關心和擔心,水火電都是危險隱患,但是對于獨立做飯這件事沒有任何表揚,只有批評指責,我想孩子以后很難再愿意主動去做任何家事。為此我也和爺爺奶奶發生了一場爭論,我認為只需要告知孩子以后有大人陪伴才能獨立用電和火,危險完全可以避免,拋開危險隱患,孩子獨立做飯的事情應該得到表揚。
昨天周末,我在客廳看書,孩子獨自在廚房給自己做了第二頓面條,我嘗了下味道居然還不錯。我很慶幸沒有因為爺爺奶奶的反對讓孩子失去自主做事的意愿和動力。
002 專精
在孩子練習小提琴的過程中,精神狀態好的時候可以多練習,狀態不好的時候少練習或休息一天不練。培養孩子做任何事情時,都能在精神滿滿有效率地完成,而不是僅僅為了完成任務。
003 利他
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小提琴的表演活動,比如幼兒園大班時期,每周一三五去班上表演一兩首歌,幼兒園的六一活動、元旦活動、畢業典禮和院長爭取機會讓孩子上臺表演。后來琴技稍微進步了,還帶去武漢電視臺參加一些稍微大型的表演,在幾百人面前現場拉琴、吹葫蘆絲,得到更多的肯定能更加激發她練琴的激情,一般來說表演前后練琴都很認真,質量也很高。內在驅動和外部刺激相結合,會讓更加持久和有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送來的天使,如果天使暫時不可愛了,家長們最好多找找自身的原因,語言和行為上多影響孩子,更別忘了多多表揚和和鼓勵孩子。孩子培養的成功與否在于孩子自發的想變得更好,而不是家長想讓他們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