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原諒我沒聚焦,照片拍得很模糊,不過倒是跟我去過賞聽會后的心情相得益彰,無法系統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夢話說幾句,大家看著玩兒。
賞聽會三版游園,作為戲曲外行,最吸引我的自然是青春版,無他,養眼養耳養心,年少的演員扮相美,身段美,現代的燈光化妝衣飾美,唱腔搭上舞姿,表情配合動作,徹底刷新我由京劇得來的戲劇印象。
梅蘭芳一版,不敢置辭,門外漢,看熱鬧罷了,褒貶都是褻瀆吧。比較接受不了的是電視劇版,看了幾個春香的鏡頭,她那動作咋那么像練武的呢?明明同樣的詞兒,同樣的動作,不要一招一式分太清好不?內勁兒呢?連貫柔美呢?俏皮活潑呢?不小心回放時,我想掩面。如果用紅樓夢里的人物相比這幾版表演,青春版如黛玉的靈動清澈,梅老的恰似寶釵的雍容端莊,電視劇版勉強挨到湘云的豪爽吧。
來前一周抽空讀了幾折牡丹亭,大家都在玩兒穿越的年代,我看過前兩折真心不想穿回古代,尤其明清,看看杜老爹,女兒睡個覺也不允,抓緊每個空閑教育她好好學習,不比現代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差呀。最糟糕是這么刻苦了,還出不了門。女孩兒家都無法養活自己,想玩兒離家出走都沒戲。
劇中的情感表達已經很是大膽露骨,可是比起原著,還是稍遜一籌,原著柳夢梅對麗娘的話語,擱到現代那也生猛的很來。作者生活在四百年前,當屬先驅,可是過了幾百年,當代的父母要求兒女通讀牡丹亭,就沒有寶玉黛玉偷讀西廂的愉悅了,記得有位臺灣作家書中的角色,苦惱于父親不讓自己晚上出門看好萊塢愛情片,要在家背誦牡丹亭名句。可是,她終于也偷跑出去,約會到那個時代標志愛的角色。
最后嘮叨幾句戲詞,終于聽到寶玉特意跑去求齡官唱的"裊晴絲吹來閑庭院"一節,齡官呀,姑蘇采買來的女孩子,合該是天地鐘靈秀的,唱這出戲的愛恨在哪兒呢?
心疼麗娘的"恰三春好處無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