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無知是不自知,在日常的社交中,我們常常習慣將錯誤和責任推向他人,卻忽略了自身的問題。
1.只想索取,不懂付出——伸手黨
這是我們經常會看到的,也是最讓我們瞧不起的。你以為 伸手黨 = 啃老族,no,我們這里說的伸手黨是對所有人都伸手的。
你一定見過這種人——“你去打飯?幫我打個飯吧。”“你開下燈。”“有沒有煙?搞個煙給我抽一下。”“這游戲借我玩下。”“我去洗澡了,借我下洗發水。”……張嘴就是各種要求,而且有時候還不是請求語氣,他的每句話都在命令、要求、拜托。
其實這種行為也是有依據的,人的生物性讓人總是想得到更多,占有的越多越好,動物的占有欲,對食物,對領地,對異性的占有,都是為了生存和繁衍。雖然說有時候你拿人家的,用人家的 是正常的動物性所驅使,但正常不代表就是對的,這是丑陋的行為。人的原始本能,很多都是丑陋的。
而你在讓人幫忙、借人東西的時候,他一定會有一個感受——反感。
2.對他人各種要求,對自己各種理由
你找人幫忙,要看你們什么關系,這不就是要求嗎?
?
“我跟你關系不錯,所以你就要幫我。”“我跟你是好兄弟,所以你要幫我。”“我都跟你開口了,那就表示我有難處,所以你要幫我。”……
這是很多人心里的真實想法,這就是所謂的要求。
其實你要找人幫忙,并不涉及你們的關系,只涉及人家有沒有空。如果人家老爸生病進了醫院要做手術,你還要他幫你寫作業……神經病嗎?
這跟你們關系好不好有什么關系呢?
但是我們會以各種關系對人提要求,人家不答應你,你就會說:“你不夠朋友,你不夠理解我,你不夠寬容我,不夠體貼我……”“這樣的人不適合當朋友,好朋友就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反過來,如果是你在忙的時候,人家跟你提要求,請你幫忙,在那一瞬間,你腦子里在想什么?——“完了,我沒空。” “完了,我沒時間。”“哎呀,我還有事。”……你第一時間想的是你的安排、計劃、資金,各種事情受到沖擊。那么這時候我就要問你了:“你不是他的好朋友嗎?你不是他兄弟嗎?”
有的人還說“一定會幫,因為是朋友。”那我再問你,幫他的時候,你腦子里在想什么?
(課堂回答)“不好推脫,面子過不去。”“以后他會不會幫我?”“他是我的好兄弟,看關系嘛。”“提升在他心目中的印象。”“看其中的利益關系,只有我先幫人家,才會有以后下次人家幫我,既然幫了就盡量幫,反正是好朋友的關系,我不幫他誰幫他?”……
我問你,你在幫他的時候,你有真的在關心人家為什么找你幫忙嗎?他是出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問題?——你有真的在關心嗎?你還在為自己考慮,你的利益、關系、維護、來往。你要他給你回饋,下次要記得幫你,這就是你對人家的要求。
3.心眼小,愛算計
你覺得什么樣的朋友算是好朋友?
(課堂回答)“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能夠拉自己一把。”“相處得很舒服,對我發展前途有幫助的。”“最慘的時候還在身邊的。”“沒有利益關系的。”“愿意聽你說話,陪你做事情,總能看見我的優點。”……
可能最后一個答案還好一點,相比于前面的利益關系。但是他的訴求又在哪里?愿意聽你說話?陪你做事?朋友是這樣的嗎?如果他沒空呢?
會這樣說的,你一定在算計,你在算計從人家那里得到,得到“聽你說話,花時間陪你,陪你做一些事情,有事情叫你……”
但是啊,人家憑什么要聽你說話?陪你做事?憑什么要看見你的優點?什么都要順應你,這不是朋友吧?這不是在做你的奴隸?
?
你覺得你沒有在算計,就是要相處得來,適應你的脾氣,不跟你吵架……這些還不是以你為主?
?
很多人以為算計就是在金錢上計較。那些出門故意不帶錢、洗發水都借別人的就不說了(丟人),很多時候你算計的是情感層面的算計,沒涉及錢,就覺得自己不是在算計。
?
?
4.嫉妒,看不得別人好
情景:有一段時間,你的閨蜜/基友在學吉他/舞蹈/畫畫/鋼琴(反正就是一項新技能),然后認識了一個新朋友,由此,這幾天你叫他干嘛他都沒空理你,“沒空,回頭再說。”然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
孤獨?寂寞?難受?傷心?生氣?感覺自己被拋棄?很正常的啦。人家也有忙的時候,理解。
雖然最后一個答案看起來比前面的好一點,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因為你的理解就是——你把人家看成你的附屬品,你的理解就是你對他的恩賜。
我沒有看到誰會說“為他感到高興。”
你理解?你是他的朋友?他得到了他的幸福和喜悅,那也是你的幸福和喜悅,這才是朋友。他認識了新的朋友,有了能力的提升,你應該為他感到高興的,但是你為什么會傷心?為什么難過?為什么不舒服?為什么悲傷?
這就是社交行為中的丑陋——妒忌心重,看不得別人好。
5.沖動,情緒化
與人交往的大忌就是沖動和情緒化,你容易難受、悲傷、心里會記恨……這都是情緒化的表現,你以為這些離你很遠,但其實一直發生在你身上。當你的朋友跟別人玩了幾天再回來找你,很多人會做的就是 故意不理他,“你別找我,我沒空。”這就是情緒化。其實你也知道你不應該這樣做,但是你依然會這樣做,更不用說當你跟別人起矛盾沖突的時候,發脾氣的時候。
?
?
6.依賴性,不獨立
這里不是單指對父母的依賴和不獨立,很多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最明顯的依賴特征,就是喜歡問別人問題,如:今天中午吃什么好?上廁所,陪我去吧?
其實都是可以獨立解決的事情,但總會對人有依賴。性格弱一點的人,會說自己沒什么主見,會聽人擺布,而即便是性格很強的人也會對人有所依賴,而表現形式就是上文所說的連打飯都是命令式的讓人幫忙。
你說你只是懶,不是不獨立。但我告訴,依賴是產生懶的根本前提,依賴就是你怕付出行動,你怕承擔后果,反正就是嫌苦受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而做出的選擇。
而依賴,也會帶來推卸責任,就是對人各種要求,對自己就各種理由。
7.“目中無人”,不關注他人
在“禁止吸煙”的牌子下抽煙,帶著小孩兒在大街上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做這些事的時候你還覺得自己挺委屈,“哎呀,我忘了。”“哎呀,我不小心。”“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不記得了。”……
沒有人故意去做,絕大部分就是不下心的。而為什么沒有人會故意去做呢?因為你“目中無人”,不是自大狂那個意思,是你不關注他人的感受,沒有想過那個地方適不適合吸煙,沒有想過會不會污染環境,保潔阿姨掃起來會不會有麻煩……就是不關注他人的感受。
而只要你不關注他人的感受,你做出來的事情一定是丑陋的,一定會遭人恨的。
8.自以為是,主觀猜測
“他是不是不愿意理我?他是不是看不起我?他是不是故意的?他是不是有心的?他這句話是不是針對我?……”很多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喜歡猜測別人的行為。
而這些主觀猜測會帶來你實際行動的偏頗,很多事情,實際上不是你能猜得準的,真不一定像是你想的那樣子。你不理解人與人相處的關系,帶來的結果就是不好的。
?
?
9.貪婪,得寸進尺
只要心中有貪婪,就會得寸進尺,那么就一定會侵犯別人的利益,最終一定會導致別人的厭惡。
10.看不起對方,找優越感
經常看到那些喜歡顯擺、炫富、裝逼的人,這都是在找優越感。
而你會忽略的一種,包括你和你的閨蜜/基友,會互相調侃/攻擊:
女生:“哎喲,你最好了,你男朋友對你多好。”——你有個男朋友了不起啊你?
男生:“窩草,你丫的可以啊,這么漂亮的女朋友。”——窩草,她怎么會看上你這樣的?
其實,你的調侃和玩笑話,在心里都包含了看不起對方,鄙夷,為了從中找到優越感。人嘛,總要從對比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但這些行為都是十分丑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