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伊嘉
老家拆遷了,家里的田地都被征了去,得知這個消息的高茗,樂不可支。不是因為能夠得到多少拆遷費,而是因為,家里終于不用再種田了,不用再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像現在一連幾天的陰雨連綿,正是高茗最愛的天氣,可是一直以來,她都將這份愛埋藏在心底,這些都源于童年不太美好的經歷:
高茗出生的時候,上面已經有了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人多地少,家里的條件可以用差來形容。記事起,她就對雨天情有獨鐘,看著同村的小伙伴穿著花花綠綠的雨靴從家門口快樂地飛奔過去,看著腳上的千層底,高茗向媽媽投去期盼的目光,說:“媽媽,我也想要那樣的鞋子。”“你還小,下雨天又不用出門,要雨靴干什么,等你再大一點要冒雨去學校的時候,就給你買。”
高茗這個小小的愿望,很快得以實現,高興地手舞足蹈,在院子里喊:“著下雨了!下雨了!終于下雨了!我最喜歡下雨了!”沒想到爺爺卻一臉嚴肅的說:“幺兒不懂事,就知道下雨下雨,像這樣下上幾天,全家今年就等著喝西北風吧!”但腳上嶄新的雨鞋使高茗的煩惱來的快,去的也快,轉眼就和小伙伴們消失在雨霧中。一行人高興地高聲唱著兒歌,高茗還不忘向小伙伴炫耀自己的雨靴有多棒,好景不長,隨著“啊”的一聲,高茗臉色瞬間晴轉陰,是小高茗陷進了沒膝深的水坑里,嶄新的雨靴里灌了滿滿一鞋子的水,把腳拔出,她又費了好大的勁才把鞋子從泥坑里拔出來,看著面目全非的鞋子,高茗慌張極了,這回去怎么交代,但是不回家又沒地方去,惴惴不安到了家門口,媽媽看了她那副狼狽的模樣,責備著她的不小心,又替她換掉浸了水的衣服,倒是爺爺磕了磕手里的煙袋,不滿意地說:“小孩子長的快,非得把錢浪費在一個小孩子身上,這下好了,得意過頭了吧!”高茗的淚水奪眶而出,她想爺爺怎么不問問她怎么樣,就會操心別的,到底是不是親孫女!
高茗心里知道,自己喜歡雨天不假,家里人也不是討厭雨天,但是迫于生計,不合時宜的雨天將會將他們一年的生活推入困境,而她的不合時宜的表現,自然惹得爺爺不滿。在家里沒什么地位的高茗,開始懂得討人歡心的重要。
她知道,兄妹幾人的學費,家里的日常開支,基本都要依靠家里的田地所得。不能自力更生的她,只能學著大人的模樣,期盼著每次都能大豐收,這樣才有可能吃上幾次喜歡的食物,或者央求爸媽得到幾樣喜歡小玩意,。
大學的時候,有一年剛放暑假回家,媽媽就說:“幺兒,和學校申請申請今年貸款吧,家里今年大暴雨,莊稼基本絕收了,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了。”高茗陷入了困境之中,交不起學費?貸款?這些她從來沒想過的字眼,真實地出現在生活中,還沒掙錢,就要欠下對她來說的巨額債務。
撐把油紙傘漫步在煙雨蒙蒙中的雨巷,是浪漫;大雨吞噬的生活的來源,就是災難。高茗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當年爺爺敲煙袋鍋臉上的愁容。在天空灰的像哭過的天氣里,高茗返校找工作去了。返校后的高茗還和室友爭論半天,對方是一個來自江南的吳儂軟語的妹子,望著窗外的雨說:“我就喜歡這樣的雨天,適合睡覺。”高茗說:“我就討厭這樣的雨天,都沒有辦法出門了。”兩人爭的面紅耳赤,其實,她是對大雨給家里呆來的災難耿耿于懷,如果她是老天爺,她一定按照農民伯伯的需求呼風喚雨,可是她沒有超能力。
畢業后的高茗,拼命的工作,買了很多雙喜歡的鞋子,但沒有一雙帶給她當年得到雨靴的喜悅。對了,從大學起,高茗就再也不穿媽媽納的千層底了,不怕下雨天,也可以肆無忌憚在雨里踩水。她能夠給父母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讓他們告別那一塊塊并不豐產的土地,讓他們同自己一樣擺脫靠天吃飯的痛苦,在土地上摸爬滾打大半生的父母,拒絕了高茗的一切支援,他們習慣了田地,如此就擺脫不了爸媽對自己的碎碎念:雪下得早了,不知道小麥會不會被凍死……下雨了,花生就要爛在地里了……
這回,終于可以仰頭淋著細雨,光腳丫在雨里踩水,沒有任何負擔地告訴所有人,她愛這樣的下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