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聰明人,我們總是很容易跟智慧掛鉤;
查理和巴菲特
然而,社會關系的運作規則也總是把聰明人和聰明人聚合到一起,反應出更大的爆發式能量,生成1+1遠大于2的效果。
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就是這樣的一個組合。他們兩個的關系如果讓我進行合理注釋,更傾向于“夫妻”關系,巴菲特主外,大多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外媒宣傳及講話大多由他來發聲,而芒格更像一個充滿智謀的“賢內助”,低調內斂的性格造就他不俗與智慧的行事風格,一度成為“紙板先生”與巴菲特共同“出席”公共場合,被放出他的經典回答“我沒有什么要補充的了”6次。
什么樣的人會成為朋友呢?那些價值觀相似的人更有可能,他們會很期待跟對方進行長談,會發現、學習對方身上的長處,沃倫與查理就是這樣的朋友。查理是一個在多領域博學的智者,因此他利用自己多年不斷學習的各領域知識創造了查理式獨立見解的多維模型,為后來在投資及企業收購等重大選擇奠定了有力基礎。他不吝于把自己的真實見解真誠表達,他會定義自己的能力圈,劃定邊界;他會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他最清晰的觀點,他是巴菲特背后足智多謀的軍師。巴菲特與芒格是同頻人,在與他人談話中經常占據主導話語權的他,在于芒格的交談過程中也會安靜下來,去傾聽去、領會、學習。人都是有能量氣場的,同質相吸,也會因為對方的內容而被吸引,放下一切外在的“理應”和“防線”帶著“挖掘機”去挖掘對方內心力量的寶藏,然而芒格的謙遜又讓他的智慧更加閃耀,他說巴菲特如果沒有認識他也會有今日的成績與成功。
芒格與家人
優秀的人大多是被家人引以為榮的。
芒格對自己是苛刻的,吝嗇的,對他的夫人南希及家人卻不吝于任何“最好”,他會選擇搭乘經濟艙忙于公務,卻與家人共載于私人飛機家庭旅行,從芒格的子女對他的評價及受他影響之后的人生軌跡可以見得。芒格的優質性格與品質。他視正直與誠實為人之根本。
他會把希望子女修行的品質融入到故事中,在餐桌上講給他們聽,對孩子們來說不刻意而且有很高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