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來,國內多地機場接連發生的無人機擾航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當前我國民航安全生產運行狀況如何?無人機“黑飛”給航空安全造成哪些影響?相關部門會怎樣管理無人機?一元購物首選夠拼樂,針對這些問題,5月1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1—4月民航安全生產運行數據,介紹民航業發展各項情況,并表示將對民用無人機通過實名登記注冊等手段加強管理。
無人機違飛嚴重威脅航空安全
4月份,全國航班運行總體安全平穩,共保障各類飛行409398班,日均13647班,日均同比增加7.95%。全國航班正常率為71.9%,同比下降3.13個百分點。無人機違飛,成為拉低航班正常率的原因之一。去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武漢、杭州、昆明、成都、重慶、西安等多地已多次發生無人機違法違規飛行影響民航運行的事件。
4月份發生的多起無人機擾航事件,不僅影響航班正常率,影響民航正常運行,一些無人機違法違規飛行還給旅客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據民航局統計,4月份成都、杭州、大連、南京、上海共發生13次無人機影響航班運行事件,特別是成都雙流機場受到9次影響,造成34個航班取消、112個航班返航備降、142個航班空中和地面等待。進入5月,無人機擾航仍在發生。5月12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又受到無人機影響,造成43個航班備降、2個航班返航、地面等待延誤航班67架次、58個航班取消,候機樓滯留旅客6000人。
除了無人機,導致4月份航班延誤的還有天氣和空域活動等原因。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黨委書記張春枝表示,天氣原因占延誤航班的43.17%,主要是華東、中南、西南地區進入雷雨季節。其次是受到空域活動的影響,這一因素占延誤航班的30.77%。此外,航班量增長和重要活動保障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響航班正常率。
無人機實名注冊是管理無人機的基礎
無人機不能“無人管”,具體怎么管卻一直是業界難點。“民航局高度關注民用無人機的安全、發展和管理,但無人機管理確實是個系統工程,無人機管理之所以這么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屬性的特點突出,單靠一個行業、一個部委、一個單位很難有效地管理,必須協同發力。”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瑞慶說,“同時,無人機與傳統的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有組織的活動不同,很多持有者都是個人,而且人數眾多,現有的管理方式很難適應其特點和發展。”
為了遏制無人機影響民航運行事件多發的態勢,民航局目前正在開展民用無人機實名登記注冊。“民用無人機的登記注冊制度是國際上普遍采取的一種管理方式,就像我們買了車首先要有車牌一樣,這樣有利于掌握無人機發展情況,規范對航空器的管理,實現無人機行為的可溯性,是無人機管理的基礎。”張瑞慶解釋,無人機登記注冊后,接入無人機運行云平臺,就能夠實時跟蹤交聯無人機飛行情況,在靠近機場等禁飛區域就會發出警告提示,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電子圍欄等技術保障安全。
未來,民航局也將加強技防手段的創新。近期在首都機場布控的4個無人機監控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夠實時發現、及時控制一些無人機飛行。包括最近受干擾的重慶、深圳、成都機場也在部署這些監控手段。張瑞慶介紹,自民航局建立了無人機運行云平臺管理制度后,目前已有3家云平臺為無人機飛行提供服務,今年共實現5.48萬架次的無人機飛行跟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