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 重要的是約束條件: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分野

在前面的課程中,我要求大家不要考慮人的偏好,把人看做是相同的,只從約束的角度解釋現象和行為。很多朋友覺得困惑,無法接受,這節課我就來跟大家解讀這個困惑。

其實,經濟學并不否定人的差異性。有的人愛財,有的人好色;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懦弱。這是事實,無可改變的事實,經濟學怎么可能否定呢?也否定不了啊!

考慮人的差異性是管理學的事。從管理學的角度講,面對不同的人,當然要委以不同的任務;面對不同的人,當然要施以不同的激勵。如果劉備不是讓關羽守荊州,或許三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要讓我努力工作,與其給我漲工資,不如派個美女與我一道工作效果更好。

但這不是經濟學的視角。經濟學是什么視角?經濟學承認人的差異性,卻不關注人的差異,而把注意力集中到約束條件上,只從約束的角度來解釋現象和行為。

在經濟學的框架內,你不愿意看到某個行為,怎么辦?你不能簡單地叫人不要那樣做,這樣的說教是沒有用的。我們告誡各級官員不要貪污腐敗,有用嗎?至少用處不大吧?

在經濟學的框架內,你希望他人做某件事,也不是簡單地告訴他人應該做好這件事。正確的做法是設計出一組約束條件,就是進行制度和激勵機制建設,使得在你的制度和激勵機制之下,你叫他不那樣做,他都不愿意;你叫他腐敗,他也不腐敗;你叫他別努力工作,他還是堅持努力工作。我們天天講改革改革,怎么改革啊?就是建立好的制度和激勵機制嘛!

這就是老子講的“我無為而天下治”。無為什么意思?無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建立起恰當的制度和激勵機制,在這個制度和激勵機制下,自利的個人會自覺地實現社會利益。

為什么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們干活偷奸耍滑,改革開放后,又起早貪黑,拼命干活呢?這跟人沒有關系。人還是那些人,只是因為背后的制度改變了,激勵機制改變了。

在這個意義上,諸葛亮就不是好的管理者。他事必親躬,說明制度和激勵機制不完善嘛。

現實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體,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當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綜合分析和把握問題。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每一個角度,都能增進我們對于現實的理解和把握。

搞管理,我們當然要考慮人的差異,研究不同的人的偏好,但這應該是在經濟學的基礎之上所做的進一步的工作,是不能和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相違背的。經濟學是更基礎的學問。

回到現實生活中,當然可以把十八般武藝都使出來。但是學習的時候,必須一件一件的學、一個一個的練。你一會兒練刀,一會兒耍搶,一定啥都學不好。

好的老師,會訓練你先從一個角度分析問題。不好的老師,一上來就要求你全面看問題。

我讀博士的時候,導師要求我只能從一個角度去分析問題。我都讀博士了,導師還這樣要求我。可是現在有些老師,對一個初學者,他要求人家全面、系統地看問題。

你可以用偏好解釋現象,但一定要有不考慮人的差異而能從約束角度看世界的本事。

現在大家明白了嗎?我說我的課不是簡單教大家經濟學知識,更不是表演我怎么玩經濟學,而是要教會大家怎么樣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問題。在此,我還想用一個具體的例子,演練一下經濟學的這個看世界的方法。

我有一個才華橫溢的朋友,曾跟我討論三聚氰胺奶粉的事。他希望用風險偏好來解釋這個件事,就是說,農民對于食品的風險偏好高,城市居民對于食品的風險偏好低。含義十分清楚:其實農民并非不知道低價奶粉質量沒有保障,至少質量是不高的,然而他們仍然選擇購買,因此完全消滅問題奶粉就不大可能,而且也不是社會最優。

我不是說沒有風險偏好這回事,但認為從風險偏好來解釋世事是數學,不是經濟學,至少不是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我的解釋:人不只是要吃奶粉,還要穿衣,要吃飯,要看病,要送孩子讀書……人喜歡多樣化。因此效用最大化不是在一件事情上實現最大效用,而是在所有事情上實現總的最大效用。

這就需要消費者將有限的收入在各種選項上做一個大致平均的分配。假如收入高,那么消費者當然可以在每一種商品的消費上投入較多的貨幣支出。但是假如收入本來就不高,甚至很低,那么消費者在單項商品上的消費支出就不可能高,但是又不能不消費,因此只能消費低價、低質量的商品。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當年三株口服液是銷往農村的。

這也意味著,之所以有假冒偽劣產品,某種意義上是因為有假冒偽劣的需求。我不相信人們認為路邊的小店沒有使用地溝油,但為什么還去那里吃飯呢?因為沒有錢天天去五星飯店啊!上世紀八十年代溫州人賣紙做的皮鞋,也是因為有對紙皮鞋的需求啊。想穿著皮鞋相親,又買不起真的,買個紙皮鞋臨時穿一穿不挺好嗎?

這個解釋的含義也是清楚的:不排除司法、執法等方面的不足是導致問題食品的重要原因,但是問題食品的確也是經濟不發達、老百姓收入不高的外在表現。問題食品的解決有賴于經濟發展和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問題食品的消失一定是一個經濟發展、百姓收入提高的自然過程。

同學們比較一下,從偏好和約束兩個角度解釋這個事件,哪個更有啟發、更有意義啊?

小結

經濟學承認人是有差異的,然而只從約束的角度解釋現象和行為。

管理學研究個例,可以注重人的偏好、關注人的差異。但是切記,對于普遍、長期存在的現象和行為,只能從約束的角度去解釋。

摘自著名經濟學家/浙江財經大學教授謝作詩 ? 《用經濟學思維看世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一次閱讀了別人簡書上的文章,從此好喜歡“簡書”。
    一起長大_59e0閱讀 142評論 0 0
  • 端午節本不愿回家,父母的確老了,我不想徒增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目前的生活無憂無慮,凡事皆有風平浪靜,我不想大風大...
    南鷂北鳶話風箏閱讀 210評論 0 0
  • 所有孩子氣都可以在現 恩走所有的風景都是最美的 我相信愛笑的人運氣都很好 與生俱來的性格是無人能及的 每段故事都是...
    尹啊瑤閱讀 24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