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克隆之父”,1937年他東拼西湊,舉債6萬元買顯微鏡,只為一件事

導語:他是“中國克隆之父”,1937年他舉債6萬元買顯微鏡,只為一件事。大師兄總以為,我們應該記住所有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學者、科學家。而不是沉溺于戲子的花邊新聞,難以自己。今次想分享童第周的故事,說起生物學家童第周,可能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他的生平事跡。童第周是浙江寧波人,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攜妻輾轉四川李莊,在極為艱難的客觀條件下,仍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盡可能地去做科學研究,并且卓有成效。

大師兄小的時候,在寧波本地的“鄉土教材”中,就有童第周的故事。時至今日,我還依稀記得。童第周是寧波鄞州區人,家境貧寒,幼年喪父。艱難的家境并沒有成為學習的阻撓,他反而更加堅定了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他學習勤奮,通過努力考入復旦大學。畢業后留學比利時攻讀生物學,并取得博士學位。他的導師達克教授讓其再等一年,寫一篇論文,可以再拿一個特別博士學位然后再回國。

但是心系祖國的童第周卻不領教授的一番好意,他急于回國效力,堅定地對教授說:“特別博士不要了,我想回國”,教授明白童第周報國心切,也不好再做挽留。1934年,童第周毅然放棄國外優渥的條件,如愿回國。他先是攜夫人葉毓芬一起去山東大學任教。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學校因經費不支解散。夫妻兩人淪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最后流亡到四川李莊,任同濟大學教授。

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電燈,沒有任何儀器,連菜油燈都是省著點的。在這種條件下,童第周就好比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校連一臺像樣的解剖顯微鏡都沒有。這對于需要利用顯微鏡做生物實驗的童第周來說,實在很痛苦。當下的條件根本沒辦法開展任何工作。直到有一天,他放學回家路上,他路過一家舊貨店。他一眼瞄到了櫥窗上放著一臺雙筒顯微鏡。當時他異常興奮,興沖沖跑進店里,手舞足蹈地問老板:“這個怎么賣?”

老板也是“實在”,他一看童第周表現出來的這股對顯微鏡的喜歡勁兒,知道掙錢的機會來了。一臉笑容地對童第周說道:“6萬”。當時就把童第周給震住了,童第周連價都沒還。搖搖頭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喃喃自語道:6萬元可是相當于我跟愛人兩個人兩年的工資。回家以后他跟夫人葉毓芬說起這個事情來,兩口子商量著想辦法。終于,兩人決定分別向各自熟悉的人借款,來買這臺顯微鏡。經過東拼西湊,有同樣熱愛科學的幾位親友給他們提供了幫助,湊齊了6萬元。

錢一湊齊,童第周就迫不及待地把顯微鏡買了回來,準備擼起袖子大干一場。每到春秋之季,童第周便率領夫人、兒女及學生,帶著各種道具——五花八門的盆子杯子。興致勃勃地去捕捉青蛙、收集青蛙卵。作為教授,親自挽起褲管,光著腳丫,在田間地頭你追我趕,泥水四濺的場景,在當時成為一樁美談。

有了實驗素材,童第周成功將留學時學到的本事應用在國內。就在如此簡陋的實驗條件下,僅僅憑著這臺雙筒顯微鏡的作用,童第周完成了高難度的實驗,他再次將青蛙卵子膜順利剝去。并且寫出了數篇高質量的論文,發表之后引起國內外生物學界的矚目。童第周不畏條件艱辛,盡最大的努力,一心為祖國的生物科學貢獻自己的力量。當時有人問他:“國外有那么好的實驗室,為什么你偏偏要選擇在這樣窮鄉僻壤的地方做實驗?”

童第周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嘛”。一句話,感動了無數人。大師兄欽佩童第周先生心里自始至終都不忘記報效祖國。只要祖國好,個人的得失、境遇根本算不上什么的英雄氣概。再次致敬老一輩知識分子,感謝您們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在一個偶然的瞬間看到了夕陽,于是爬上高樓準備安靜地看一次,然而待我爬上去太陽已經落山了。有一些遺憾卻也讓我想起...
    _布嚕布嚕閱讀 243評論 0 0
  • 熱情相邀 圓圓和向天的喜事還沒辦呢?突然來了一段大喜事。報喜的人就是圓圓的前夫。原來是添了...
    沙漠里的趵突泉閱讀 437評論 0 0
  • 鏤空的雕花木門 掛著湖水寶藍的蠶絲窗簾 一襲紫色的落地長裙 讓你憂郁如六月多雨的天 我沉溺于四月的陽光里 在盛開和...
    丁_香閱讀 286評論 31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