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土豪多,考拉產品觀察的“發家史”系列將拿出一些現成的土豪公司,以道聽途說和猜測意淫為主要工具,探討他們有趣的商業模式,發掘第一桶金到第三桶金之間的故事。今天我們瞧一下在線旅游之王Priceline。
去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后,華爾街日報給出了這樣一份互聯網公司的市值排名。
本意是要講阿里巴巴等亞州“新勢力”的強大。不過我從這份名單里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名字:Priceline。這家總部位于美國,業務遍布全球,同時又是攜程大股東之一的在線旅游公司,市值超出了一眾我們熟知的企業,比如雅虎和京東。
在具體探究前,讓我們先看一下Priceline搞笑的滾動大圖(如下)。這張很妖嬈的圖片很像在說“我要亮瞎你的雙眼”。而Priceline的起家,也正是使用了妖嬈的商業模式。他們自己的廣告語也說:“No one deals like we do”。
Name Your Own Price (“你開個價”)
Priceline成立于1998年,并于1999年的納斯達克狂潮中順利上市。你知道,資本狂熱的時候是最容易出現新點子、新思路的。那些在平時被人認為“奇怪”的商業模式,在狂熱期都會有資金給予它足夠的機會。
Priceline起家依靠的是他獨特C2B模式,即Name Your Own Price,我把它叫做“你開個價”。在“你開個價”模式下,消費者并不是像我們在攜程上一樣“瀏覽、預訂、支付”,而是先輸入一系列酒店、機票的選擇標準,然后開出一個心理價位,之后Priceline會自動給你匹配一個酒店。至于你的出價和酒店供貨價之間的差額,就成了Priceline的毛利了。
神奇的地方還在于:在酒店匹配后,用戶才能看到具體的酒店信息,并且也不允許用戶反悔;如果消費者害怕匹配的酒店不滿意,也可以提前購買一份數美元的“后悔險”。
這種模式的內在邏輯是,很多星級酒店有許多尾房沒有完成銷售,如果不及時清掉庫存就會造成空置。但是另一方面,酒店又不愿意堂而皇之地把低價尾房放到網上供大家瀏覽,影響自身的品牌形象。所以Priceline這種類似于暗標的匹配方式,給了酒店一個好的清庫存渠道。
而在消費者這一側,也樂意享受尾房折扣。唯一的妥協就是:你不能反悔。于是“你開個價”模式的銷售額迅速在2000年超過十億美元。
Express Deals
隨著業務的開展,Priceline也試了一些變形模式。比如稍后推出的Express Deals模式,就是一種半透明的匹配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用戶可以看到酒店價格,但是下單前仍然看不到酒店品牌。
擴張與變形,現在的Priceline是家新公司
如果看看Priceline的上市以來股價,會發現一個兩頭高、中間低的曲線。Priceline上市后不久,由于科技泡沫的破裂,股價經歷了嚴重的下挫。
另一方面,直到2003年,Priceline都是在虧損經營。2003年盈利后,Priceline進入了“買,買,買”模式。先后收購了RentalCars、Booking、Active Hotels、Kayak、Opentable等一系列公司,逐步實現了地域、業務、模式三方面的擴張與變形。
而Priceline曾經引以為傲的“你開個價”模式,如今的交易額仍然停留在10億~20億美元,比之2000年并無巨大進展。也正是從2003年開動收購以來,“你開個價”模式的成交量占集團所有成交量的比重,迅速從超過8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5%。
當然,嚴格的說,這些故事都已經不屬于企業公司“第一桶金到第三桶金之間的故事”了。如果有興趣咱們可以另開文章單談。
討論
Priceline的成長,似乎是循著一條“好點子>圈用戶>圈錢>上市圈更多錢>收購變形擴張>在線旅游之王”的道路。原本的“Name Your Own Price”模式和資本的助力為它打開了成長之門。
回過頭來看今天國內種種被笑侃為“To VC”的創業模式,說不定其中也會有人成為資本狂潮中成功蛻變的弄潮兒呢?
“發家史”系列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