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是指不隱瞞、不修飾本相與人、與己、與天地坦誠相見?!掇o源》
坦誠就是坦白真誠。
我自認(rèn)為是一個坦誠的人,在程度上也要盡量接近“白”和“真”。有過那么一陣子我把坦誠當(dāng)做人際交往的第一原則。如果某個人不夠坦誠,盡管我不會回之以虛情假意,但一定是敬而遠之。
社會大眾把坦誠當(dāng)做一種美德,是有其緣由的。在博弈論對社會道德的解讀當(dāng)中,認(rèn)為所有的道德規(guī)范或者推崇的美德,都可以歸結(jié)到利己為基礎(chǔ)。坦誠或者誠懇,是一種美德,人人都喜歡這種美德。為什么?因為每個人都想多了解別人的信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獲得信息更多的一方,擁有更佳的決策選擇,在社會活動中就能占據(jù)優(yōu)勢、主動和控制。
就算一個騙子,也會把坦誠當(dāng)做一個美德。騙子是利用人性來賺錢的,坦誠和貪婪是他們用來賺錢的突破口。當(dāng)一個人說他非??粗靥拐\這種品德,絕對是真的,但是他首先是想別人具有這種品質(zhì),而后才是他自己,騙子是這種觀念的極端反映。只要有那些通過你的坦誠獲得信息,并從中獲取利益,可能同時會損害你的利益的人在,坦誠就不那么容易。
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我給自己定過一個規(guī)則:要么不開口,如果要講話一定要講真話,不管聽起來多幼稚可笑,多么迂腐狂妄,多么神經(jīng),亦或造成什么傷害。
作為一個坦誠的人,毫無疑問,我自然愿意和坦誠的人來往。偽君子和偽小人,在我眼里都是一路貨色,我寧愿和一個粗俗無比的坦誠的人接觸,哪怕被他們弄得尷尬難堪。我不必費神去理解他們的話外之音,不必繞來繞去,直接簡單,省下了很多時間,避開了不少麻煩。同時,簡單直接也會慢慢把一個人變得無趣和枯燥無味,除非是一個內(nèi)心和經(jīng)歷及其豐富的人,那就另當(dāng)別論。
某天在新聞圖片里看到有個名叫區(qū)志航的人對著拆掉的房子,對著天涯海角的巨石,對著央視的“跪式”新大樓,對著長城,光著身子,把裸體俯臥撐做遍了大江南北。有些人把他的裸體俯臥撐稱之為行為藝術(shù),但是他個人的說法是“讓原本無足輕重的個體彰顯出偉大的意義”。
看到此人的行動,我似乎在什么地方被叮了一口。
坦誠是可恥的行為。非常的不禮貌、無素質(zhì),不知羞恥。坦誠是一種人格和思想上的顯露,當(dāng)你達到這種品性的最大限度,就像直接脫光了衣服站在眾人面前,想想什么人會在眾人面前脫光自己的衣服,就算是脫衣舞娘也有自己的場子。
坦誠是頭腦意義上的暴露狂。露出來的并非一致,大部分時候,可以找到自相矛盾的地方,我把自己纏住困住,只差一點就快到了,發(fā)瘋發(fā)狂,口中滿是譫妄之語的地步。如果這時候你自己還知道自己,還能容納這些混沌,這僅僅是看起來的瘋癲,如果解體了,你就是一個精神病。
此外,我長期對“坦誠”這種品格的嗜好,還導(dǎo)致我竟然產(chǎn)生了一種妄念,想通過言語讓那些不坦誠的人暴露自己的想法。我經(jīng)常使用邏輯工具,扒下別人的衣服?,F(xiàn)在看來,這種行為不僅是可恥的,而且是無恥的。坦誠加上言辭犀利,讓我成了輕度“毒舌”和“烏鴉嘴”的混合體,其實更像一個說真話的瘋子,瘋子說的話分開來看每句都是真話。只有和坦誠的人在一起,我對這種癖好的追求才會不那么強烈。
榮格把人格面具作為人必要特質(zhì)之一,個人按照他認(rèn)為別人希望他那樣去做的方式行事。面具一詞不是貶義而是中性,就像京劇畫的臉譜,是區(qū)分人的特征的符號,讓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坦誠也是一種面具,意欲讓他人,把你看著一個坦誠的人。一個人的人格面具是摘不完的,就算被摘下,你看到的仍舊是一個面具。在理想狀態(tài)下,除非一個人自己脫下所有面具,這時候,顯示出的是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沒有大師級水平的人也看不懂,普通人看到則陷入混亂。藝術(shù)家和哲學(xué)家經(jīng)常展示那種無意識。
過分重視人格面具,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就如我,過分重視“坦誠”這一面具,遲早會造成心理障礙,也有可能會發(fā)展成一種心理疾病。即使知道了這種病的傾向,我也不打算有什么改觀,心理上的疾病可能都有這樣的特征,明明找得到治療的方式,但是必須以自我投入的方式進行。
現(xiàn)在唯一要加緊自我反省的是,切忌扒人家的面具,這個是扒不完的,假面具之后還是一個假面具。就算我有這個沖動,也要成為心理治療師或者像榮格這樣的大師之后,前者有資質(zhì),后者是有水平有能力,要么就先拿自己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