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佳佳說新聞要有時效性,你的圈圈呢,等著給你點贊呢,可我沒時間啊,想著再不動筆寫出來,估計思想的火花,會就此熄滅。此刻的我躺在上饒的四星級賓館(房費還不到300,啦啦啦)里,一面憧憬又擔憂著明天的靈山穿越,一面回憶昨晚的新年音樂會。同室的小伙伴再看電視,她說播放著的是90年代的什么俏佳人。
? ? ? 說回交響樂,我也是昨天才知道它的主角是管弦樂,點綴是打擊樂,有些曲目會有鋼琴協奏。如下是一場音樂會的座位圖,除了指揮外,貌似首席小提琴是整場音樂會的第二大佬吧,因為最后的謝幕,指揮會去和首席握手。話說我最迷的還是指揮大叔,前面的8個章節,優雅的他掌控著整場音樂會的節奏,我深切感受到音樂真的可以很迷人,指揮的動作就是音樂的具象化吧。結尾部分,指揮大叔送上小提琴演奏,末了還指揮大家打拍子,完成新年音樂會很應景的曲子,類似春晚的難忘今宵。謝幕還調皮的進出了兩次,讓著急回家的我們,著實嚇了一跳。眼看著9點半了還不結束,心急如焚啊,哈哈哈。
? ? ? 音樂會禮儀不允許拍照,所以我也只是在章節間隙草草拍了一張如下。
? ? ? 我們的位置雖然是后方,只能看到好多樂師的后腦勺,但是可以全程看到指揮大叔的賣力揮灑,我也覺得是VIP座位呢。我這種業余選手,不懂音樂的人,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觀察。我發現音樂的主旋律來自小提琴,其次是大提琴和各種小號,單簧管之類的東東吧,而打擊樂無疑是點綴,一個樂師可以控制幾樣樂器。我有時候會溜號,想象著負責打擊樂的他們是不是兼職的,應該不會有人單學習那個拍打的類似鑼的東西吧。
? ? ? 大多時候思想會更多的去感嘆這種具像化的合作。一想到通過一人指揮數十人,完美的完成一場音樂會,就覺得這個團隊很棒。目標明確聽指揮,分工協作。每個人專注自己的職責,讓一個個點,線,連接成音樂的浩瀚海洋,起起伏伏,如潮汐般規律,又總會在每次漲潮時讓人心生振奮。
? ? ? 最后附上文豪的話,結束我的隨筆。我只想說,有時間可以去感受下。音樂會門票真的不貴,50元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哈哈哈。逗比結束,請大家務必注意音樂會禮節。包括不要吃東西,喝也不行。音樂進行中,不要拍照,手機靜音,也不要隨便鼓掌,拍手,叫好。中場休息,足夠你去洗手間,所以最好不要中間離席。我們聽的那場是2小時,中場休息15分鐘,提前40分鐘準備入場,提早到也是禮貌的表現。啦啦啦,我累了,不寫了。如果跑題,請見諒。
? ? ? 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說:“藝術中沒有進步的概念,因為不管我們回頭看多遠,都會發現前人已經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認為幾個世紀的努力已經使我們進一步接近完美,那將是荒謬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