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五十年干了一件事,震動了整個世界

? ? ? 雖然有些標題黨,但看完“LIGO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引力波之父(可以這樣叫嗎?)雷納?韋斯的專訪,我還是被老爺子震撼到了。雷納老爺子的談話毫無自吹和獨大之感,反而相當客觀和淡定。他云淡風輕的談了LIGO的歷史,幾個細節(jié)聊一下:

? ? ? 1、他說最初搞引力波源自于麻省理工物理學教務主任的教學布置。這個領導要求“小雷”設計一門廣義相對論的課程,在當時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廣義相對論是數(shù)學系的領域,與物理學沒多大關系。而正是這次“任務布置”卻讓雷納?韋斯開始關注到了如何從實驗物理學角度驗證廣義相對論這一問題。我想這位教務主任肯定是有遠見的,而更加重要的是當時的小雷坦然接受了這一“莫名其妙”的任務。如果當時小雷認定這項任務是沒有意義的,這個領導是個傻帽呢?他會叫嚷著說憑什么讓我去搞一個冷僻的數(shù)學系的題目!是不是看我不順眼呀你!這不是浪費我時間嗎?或許當你頭腦中冒出一個想法領導是sb時,大部分實踐會證明sb的是你自己……

? ? ?2、在“教學相長”中,引發(fā)了他對探尋引力波的興趣。雷納?韋斯說不少知識(如“韋伯棒”)“與我當時對廣義相對論所有的認知相左,所以我也無法向學生解釋”,但是“學生也很有興趣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關于這點我在教學過程中有切身感受,很多時候是學生的求知欲持續(xù)感染著教學者探索熱情。你一遍遍的、不厭其煩的講授這些知識,會系統(tǒng)化你對理論問題的認知;學生的探求與質疑又會補充和完善你的認知體系,所以大學課堂真的是教學相長——關鍵是學生還不停的換呀換,真的是該向教授們收學費了……

? ? ?3、從1975年提出LIGP概念到2016年夢想成真,老爺子好有持久力。如果算上他課堂提出模型的時間的話,周期長達50年(感謝老爺子身體好,長壽命)。找合伙人、拉贊助、找場地、建設施……為了驗證一個想法卻要花費如此大的周章,看來還是最強大腦牛掰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