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奈兒、赫本、撒切爾夫人的人生中看自己

最近聽了幾本女性人物勵志傳記--香奈兒,赫本,撒切爾夫人(為什么是聽傳記,因為還沒練就快速讀一本書的本事,靜不下心來去讀這類書,就選擇了上下班途中,運動睡覺前聽一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聽,這里不便打廣告)里面講述的幾個觀點讓我深受啟發:


第一堅持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件事,用自己的經驗去總結和復盤,看長期的發展。不要盲目聽信所謂專家的建議,只有自己積累的經驗最易于學以致用和堅持。

現代社會發展飛速,網絡信息時代和知識付費的到來讓我們有了很多渠道去接觸和學習新的知識,就比如說我現在可以每天聽本書也是互聯網時代發展下的產物,這同時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捷徑去吸取和接收別人的經驗,而且每次自己還會感覺受益良多;

但碎片化知識時代的到來也恰恰讓自己容易迷失,我今天積累的是人生成長的經驗,明天汲取的是別人工作中總結的經驗,每次都覺得很有用,但怎么人生和工作還是一樣沒有太大的改變?

很簡單,因為這都是別的經驗,我們吸收和汲取的也都只是人家長久知識經驗累積這顆大樹下的一個分支,我們連樹都沒有,拿一根枝條又能起到多大的改變呢?

所以自己這棵樹長多高能生多少枝條只有自己能掌握,那如何把別人的經驗用于自己工作生活的實踐才是最重要,也是無法取代的,至于如何把別人經驗轉換到自己身上已經也有很多公號去說了方法也就不贅述了。

簡言之,就是自己的人生沒有捷徑,吸取別人的經驗都是方法論,反復在自己身上實踐、總結并復盤,相信自己未來的人生都不會過的很差。



第二盡可能的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不要去做那些能預判到結果的事兒,不要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區。

比如在進入工作階段,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工作進入了“瓶頸”,選擇去讀書深造,有的人確實是工作需要進行自我提升,有的人則是選擇逃避工作這個環境,選擇了讓自己舒適的區域,比如讀書,這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間熟悉和自在的事兒,遠離了職場的繁瑣。

工作當中也是如此,比如我在上班期間有不夠飽和的時間,我會選擇看英語、看書來提升自己,覺得這是自我投資總會有用處,但往往是這種看不到直接結果的努力最容易欺騙人,因為我先達到了自我滿足,別人也無從判斷結果,只是覺得我看上去很努力很勤奮;

這種自我良好的上進感恰恰就是我自己的舒適區,因為在工作當中你干的好與不好會能直接得到結果評價,而自我學習這種事兒沒人能夠評價你,你也往往只是安慰了自己而已。

所以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正視目前的工作或者生活狀態,做每件事前先去思考我這么做的目的和原因,做任何事不要懼怕結果和評價,因為這往往是能夠讓你快速成長最好的方式。


第三,堅持住自己想干的事兒,無論途中遇到多少困難,都始終相信美好的事情隨時會發生,并一直朝著終點前進。

乍一聽這句話就是個心靈雞湯啊,就是說人生要有樂觀的態度,不過這也是這幾本女性人物生平故事帶給我最大的啟發。無論香奈兒、赫本還是撒切爾夫人,她們一生都致力于干自己喜歡的事兒,無論中間遭遇過什么都不會對人生產生絕望,一直樂觀的的看待所有未發生的事物,并一直朝著自己的目的地終點前進。

好了,重點就是“目的地終點前進”,有的人可能會說他們那個時代的人的目的地終點都是時代命運的結合非常單一,什么意思呢?就是現代人關注的東西太多,欲望太多很多人找不到值得自己一生去追求的事物,那怎么辦呢?

轉換到我們個人,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有很多個節點和終點,就從我自己出發,作為一個從小城市來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人,我想每個人起初來到這里打拼的原因和目的都是期望自己能“過得好”。

如果把這個好具體化一點,有的年輕人可能會說我想要進世界五百強企業,有了幾年工作經驗的人可能會說我就想要北上廣一套房,或者有的更短一點就想升職加薪等等。

就比如我今年的節點和期望就是升職加薪,于是我在工作之余把所以的時間都花在了學英語和健身上,這除了能讓我看上去很努力提升自己,并沒有達到升職加薪的直接目的。

換言之,我在通往升職加薪的這條路上,一直沒有朝著終點走,而是花費太多時間在中途,還沾沾自喜路途風景很好看。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一直朝著自己本職工作努力,朝著目的地出發,剩下的就需要自己調整心態,樂觀看待一切已經發生和沒有發生的問題,先重視終點再重視途中,簡言之,在通向任何路程的終點的途中,不要忘了終點的樣子,而花費了太多時間在中途



每個人的人生成功的經驗都不可復制,無論是香奈兒、赫本還是撒切爾夫人,光聽她們光輝的事跡太多,我們也只是羨慕和崇拜而已,但如果能從他們成功的經歷中獲取一點啟發,為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一點改善,我覺得不失為一點樂趣,個人的一點理解和感悟,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