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身邊經常有訴苦的朋友,為了賺大錢多賺錢,自己身心疲憊。為了賺錢,父母顧不上,不能很好盡孝道;為了賺大錢,家庭顧不上,孩子管不了,孩子教育耽誤了,家庭出問題了,不能享受家人間的幸??鞓?;為了賺大錢,兄弟姐妹也沒空往來,真正的朋友少了,酒肉朋友一大堆… …還有,身體一堆毛病。
? ? ?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往往走著走著就忘記了活著的初衷,忘記了我們活著是為了什么,什么樣的生活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需要好好放松一下,讓自己心靜下來,多問問自己的內心,真正需要什么?自己的親人需要什么?別疲于奔命了,別老了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遺憾,后悔莫及了,可世上哪里有買后悔藥的呀?。?/p>
財富的本質終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沒有人可以真正擁有。
“任何人都不能真正擁有”——這是財富的本質。不僅人死之后赤條條而去無法帶走一個銅板,就算現在已經揣在你兜里的人民幣,也不能全算你的。古人說“錢財為五家所共有”——除了你自己之外,還有“惡王”、“賊”、“水火”、“敗家子”。也就是說腐敗了的官府、盜賊、水火災害、不肖子孫,他們隨時都可能取走你的錢財。這世間沒有任何人能夠獨享所有的錢財,故無須強求強留。
自古以來因為過度追求財富而因財喪命、因財得病者大有人在。對商人來說,財富是上天考驗的第一關:能否取得財富、如何使用財富。所以商人的財富倫理可以分為兩段:“積聚財富”和“支配財富”。積聚財富靠的是德行、勤奮和努力,看的是能力;而如何支配財富靠的是境界和覺悟,看的也是德行。
王永慶93歲駕鶴西去,生前屬意將千億財產捐助公益慈善事業。王永慶給子女留下的訓示清晰地表述了他的財富觀:“財富雖然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事物,但它并非與生俱來,同時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隨身帶走。如果我們透視財富的本質,它終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沒有人可以真正擁有。當生命終結,辭別人世之時,這些財富將再全數歸還社會,無人可以例外?!?/p>
“保管而不是擁有”——這是王永慶認識的他和財富之間的關系。
? ? ? ?《大學》云:“是故君子先慎乎徳。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本褪歉嬖V人們,面對財富,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可舍本逐末,更不可本末倒置。德財一體,不可割裂。德是財之本,財是德之末。有財者必定是因為先有德(包括自己及父母祖先共同積累的);有德者,隨著厚積其德,量變達到質變,成熟時自然能轉化出財富來。
? ? ? ?一切往錢看的結果大家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