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
《非暴力溝通》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事情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請將它們列在一張紙上。
當我第一次審視自己的清單時,僅僅是它的長度,就讓我明白為什么我活得很不開心,我終于意識到,有許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復一日的去做,是因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單上的第一項是“寫臨床報告”,我討厭寫那些報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個小時,第二項則是“開車送小孩上學”。
第二步,列好清單后,向自己坦白:你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你選擇了做他們,而不是因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個項目前,加上“我選擇做”。
當時我對這一步驟有些抗拒,我反復強調(diào):“寫臨床報告不是我的選擇!我不得不做!我是一個臨床心理醫(yī)生。我不得不寫這些報告。”
第三部,一旦承認某一行為是你的選擇,就填寫以下的聲明來了解你為什么要那么做:“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
你在思考“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這個問題時,也許會像我考慮開車送小孩上學時那樣,發(fā)現(xiàn)自己行為背后的價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我確信,一旦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所服務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艱苦,富有挑戰(zhàn)性乃至舉步維艱,我們也會從中得到樂趣。? ? ? ? ? ? ? ? ? ? ? 【I·拆書家講解引導】
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是愛,而很多時候,我們的愛被忽視了,導致我們把壞脾氣給了家人。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自己看重什么,每天“不得不”一些事,而忘記了事情背后的價值和意義,成為了生活的“受害者”,去抱怨指責他人。如何改變呢?片段中給出了三步,第一步,列清單,第二步,在每個清單前加上:“我選擇做。第三步,做出解釋,格式如下:“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
【A1:拆為己用】
上大學之前不得不為考大學,日夜苦讀,畢業(yè)后,不得不為生存日夜奔波。因為住的遠,所以每天必須起很早,才能上班不遲到,所以,早起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里最痛苦的。
每天早上鬧鈴都要響很久才能起來。起來后,也會很不爽,又要上班了,很想在離公司近的地方租個房子,但是這樣雖然可以晚點起,但是增加了幾百元的生活支出。
所以,早起就是我選擇做的事情,既然選擇了,就從好處多想想吧。晚上回家比較晚,早起可以讓我有很多時間做事情,而且,嘗試過后,發(fā)現(xiàn),早起會讓人一天都很精神,而且,可以按點吃好早飯。
【A2:如何運用】
這個方法很容易讓我們喜歡上一件事情,因為就像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我知道這是個好習慣,但是堅持不下來,比如健身這個好習慣。首先把這個好習慣當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其次,告訴自己,確實是因為知道這是個好習慣所以才選擇去做的;第三步,就是深度發(fā)掘這個好習慣帶給自己的意義,我選擇做這個事情,是因為這個好習慣可以改變我的體型,增強我的體質(zhì),可以穿很多漂亮衣服。哈哈。
這個運用也非常廣泛,有些事情表面看沒啥意義,但是對于自己都是寶貴的經(jīng)歷,所以,面對不喜歡,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候,用這個方法去鍛煉自己的心智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