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關于教育的文章,很受啟發!
故事是這樣的,作者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發現老師或者家長經常會評價學生:人是聰明,就是不認真。而在這樣的語境引導下,學生會形成一種逃避心態:對自己基因上的盲目認可,對正常努力的切實逃避,使自己永遠提留在一種不上不下的水平,甚至在逃避過程中放棄自己!而因為存有這樣的心態,所以至始至終也無法對目標,對當下全心全意去投入!
多么直白的描述,因為有太多人是這樣的心態,包括曾經的自己!既追不上比自己優秀的成功者,又瞧不起比自己差的奮斗者!
文章中還有一段 非常經典!
真正的勤奮,不是被迫的機械性重復勞動,也不是自我感動式的摧殘健康,更不是因為拖延癥導致的最后一刻效率爆發。
真正的勤奮來自于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對于那些無法獲得即刻回報的事情,依然能夠保持十年如一日的熱情與專注。
短短的兩句話,把多少人的心給戳中了!回想我們身邊有不少人,把機械式勞動當做勤奮;把自我感動式的自我璀璨當勤奮,把追求最后一刻爆發當勤奮!這些畸形的勤奮都是一顆急于求成的心在作祟:心里是多么渴望在短時間內獲取回報!總是被這樣的貪心困惑,而無法正視自己,這件事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今天得不到回報,明天也得不到回報!
其實我們真的很容易陷入奮斗的誤區當中,一頭是急于求成,另一頭是日無所進。很難做到一種踏實的節奏,不快不慢,每分每秒都花在刀刃上,心思平靜而認真!
對于這個時代,對于我們自己的生活最需要的應該是認準方向,埋頭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