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每個優秀人物的成長經歷中,大多伴隨著一個“虎媽”式的教育者。他們的成功經驗,雖然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共性卻很明顯:那就是不人云亦云、高瞻遠矚的理念!
善于學習,總是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捷徑”。在培養自家孩子的時候,困惑無奈在所難免。翻閱史料,我發現宋氏三姐妹的母親,非常了不起。
她一直低調隱藏在孩子們的背后,其實她是個很有見地的人。她的孩子們的成功,得益于她的精心培養。難能可貴的是,她的育兒經,至今毫不過時,值得借鑒。學會精髓,我們也能成為成功的“虎媽”。
宋氏三姐妹,我們都再熟悉不過,她們在中國的近代史舞臺上,個個都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甚至可以說,她們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或影響了中國近代史。
說起宋氏三姐妹的優秀,就不能不提到她們的母親倪桂珍。這是一個讓人欽佩、嘆服的母親,應該說是巾幗女杰。
倪桂珍是浙江余姚人,生于一個牧師家庭。父親很開明,母親是明朝徐光啟的后人。良好的家庭環境,造就了特立獨行的倪桂珍。
在倪桂珍出生的時候,正是清朝末年,女子的自由度非常小。但她做了“離經叛道”的事情:不纏足。這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
不止如此,她還要求父母,堅決退掉了娃娃親。原因是,未婚夫在私塾里“欺負她”。行事果決,特立獨行的個性,小時候已經很突出。
必須承認,倪桂珍的家庭教育也是一流的。她五歲入私塾,十四歲進入上海裨文教會女子中學。直到十七歲畢業時,她還是個待字閨中的女孩。這一雙大腳,使得她可能會成為“剩女”。
十八歲時,倪桂珍邂逅了海外歸來的傳教士宋嘉樹,兩月后成就了一段好姻緣。中國近代的“宋氏王朝”,由此登上歷史舞臺。
他們夫妻育有三女三子,共六個孩子。倪桂珍自身的人文修養,學識思想,以及超前的理念,都融入到對子女的教育中。孩子們的優秀表現,給了倪桂珍教育考核,打出了最高分。
“虎媽”嚴母 斯巴達式教育
宋嘉樹是個實業家,為妻兒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條件,但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培養。倪桂珍對孩子們進行了“苛刻”的教育。
像斯巴達人那樣,崇尚勤奮、刻苦,省吃儉用。最忌好吃懶做,不可養成富家子弟的壞習性。為此,她訓練孩子們,自己動手做事。
學習做飯、炒菜,干家務,還有針線活。大姐宋藹齡女紅做不好,挨媽媽罵,哭鼻子。還是爸爸說情,才算放過。
假期充電不放松 周末舉行家庭晚會
倪桂珍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對六個孩子的教育中去。她跟宋嘉樹親手設計規劃了自己的別墅,他們在上海虹橋郊區的家,門前有小溪,房后有菜園,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在這里,倪桂珍的“虎媽”教育,積極開展起來。沒上學的孩子,已經開始了早教。上學的假期,正好就是充電期。
她請來了家庭教師,每天上午教授英文、拉丁文、古漢語,下午她親自教課,內容是鋼琴和閱讀。
宋家每周都會有歌聲飄蕩,琴聲悠揚。那是他們一家人的周末晚會。爸爸愛唱歌,媽媽能彈琴,良好的藝術熏陶中,孩子們感受著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幸福快樂。
超越時代的理念 女兒也要出國留學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倪桂珍打定主意,要向培養兒子一樣,給女兒們最好的教育。那就是,像男孩一樣,出國留學。
宋藹齡十五歲時,成為中國第一批出國女留學生之一。她到了美國佐治亞州的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幾年后,她迎來了自己的兩個妹妹。
宋氏三姐妹的學習成績非常突出,讓同學望塵莫及。這所學校培養出了這樣出色人才,也成為他們校史的輝煌一頁。學校以她們三姐妹為傲了。
在之后三姐妹的人生道路上,雖然有的是倪桂珍強烈反對的,比如慶齡和美齡的婚姻,但開明的她,最終都選擇了支持。
這個成功的“虎媽”,教會我們教育子女,應該“自己動手,不溺愛,不驕縱。假期學習不放松。家庭美滿和諧,孩子幸福健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培養優秀孩子,首先自身學識過硬。同時,理念要對。高瞻遠矚,加上堅持不懈,就是優秀孩子的成長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