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玩個游戲,假設現在有人借你一個億,一個月以后需要全額返還,如果是你,你會怎么來用這一個億?
1953年,英國將馬克吐溫的小說《百萬英鎊》翻拍成了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對富豪兄弟為了驗證決定一切的是財富帶來的價值還是財富本身,將一張價值百萬英鎊的支票交給了一位來自美國的誠實窮人,并讓他在一個月后歸還
按照電影里的物價,一份全套的牛排差不多是1.5英鎊,按照國內中等價位牛排來算,差不多一英鎊的購買力相當于我們這個年代的100元RMB,百萬英鎊可以算做一億RMB
假如是你,獲得這一億,會怎么做?
那位來自美國的窮人亨利亞當,憑著那張支票,得到了餐廳、服裝店、高檔酒店的拼命拉攏,免費提供食物、高檔服裝、住宿不算,各種服務簡直周道到細致入微,甚至連公爵的房間都能為他清理出來,就連代表國家的美國領事館,也對他有特別的照顧,而股市更是因為他的參與而跌宕起伏,是不是有點眼熟?
就像現在一些頂級的網紅、明星、富豪如果說想要去哪里就餐,若是愿意留下點照片和好評,那肯定有無數餐廳不僅會對就餐免費,甚至還會倒貼不少的好處費,包括服裝,汽車,各種生活用品等等,都是如此
不過這些年,大家都把這個好處費,改了個名字,叫做代言費了
對于股市的影響,就像某天,巴菲特或者是某個別的超級富豪,表態說是購入了某只新發行不久的股票,那股民的反應估計會和電影里的情況差不多,蜂擁搶購,不斷拉漲停;若是又有消息出來,說是之前的消息是誤傳,那連續跌停的命運必然也是不可避免,至于這只股票的公司是否有潛力,有價值,對于大多數股民來說,重要么?
借影片中的一句話,金礦里是否有金礦根本不重要,現在你就是金礦!
面對財富,哪怕是僅僅財富本身,而非財富的實際價值(從頭到尾,亨利亞當都沒有動過百萬英鎊中的一個英鎊),也能給人帶來無盡的吹捧、夸贊以及優待,當失去這作為財富的象征之后,這一切又隨著它的消失而逝去,剩下的是各種謾罵和輕視,除了愛情!
作品的創作背景正是經歷了黃金白銀礦山股票過山車的馬克吐溫自己,也許是因為他的愛情并沒有隨著他的財富被市場侵吞而離去,給故事留下了個比較不錯的結局:金錢也許能決定一切,但不能決定愛情!
故事結束,回到最開始的地方,假如是你,在這個時代,有人借你一個億,時間一個月,你會怎么做呢?是否能像亨利亞當一樣,在歸還這一億之后,仍舊事業愛情雙豐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