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1E03 因為孩子,我開始了“有質量陪伴”的旅程。

這將是一次漫長的旅程,從孩子上一年級開始,出發至今一直都在路途中,我稱之為“有質量陪伴”的旅程。和許多陪伴孩子學習的家長一樣,每天我都用心的陪伴孩子。又和許多家長不一樣的是,我一直在紀錄孩子成長的點滴。

就像今天我把它寫下來,像之前一樣進行分享。寫作的初衷是為了探討“什么是有質量的陪伴?什么樣的陪伴適合自己的孩子?家長如何提高自身的陪伴水平?”



今天談論的話題是:如何和孩子溝通才有效果?

星期天中午一點鐘,我和孩子吃過午飯就匆忙趕往圍棋比賽現場。路程預計15分鐘就能到達,當車在人民西路行駛了10分鐘,明顯感覺道路越來越擁擠。還沒到紅綠燈處,遠遠地望見馬路右手邊一條長長的車隊在緩慢前行。:怎么這么多車?我心里開始嘀咕。孩子心里著急,怕遲到,不停的催促:“媽媽,不能快點嗎?:“快不了,太多車了。剛好前面是紅燈。”車子拐彎后,還是一點點的挪動著,速度像一只蝸牛在爬行,我轉頭看見對面的人行道上很多家長帶著孩子急急地走進一間學校。恩,應該就是在這間學校里比賽。當車挪到紅燈前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15分鐘。等到綠燈,我急忙左拐彎去找停車位,然后和孩子奔向學校。

一進學校,就望見操場上站滿了家長和孩子。有老師舉著高高的牌子,上面用紅色筆寫著“7級1組、8級2組、9級4組......”我和孩子遠遠的順著牌子挨個找無級組6組。總算找到,急忙上前排隊。回頭望望學校門口,陸續有很多父母和孩子跑過了排隊。這么多人,一共有11級,每級就有9組,每組有十幾個孩子在排隊。忽然感覺中國的孩子不容易!剛放寒假,就開始上各種興趣班和輔導班。中國的家長不容易!一到休息日,就開始了各種課外班的陪同。

等了大約10分鐘,老師分別帶著孩子上樓比賽。家長們都目送著自己的孩子,直到孩子的身影消失在樓梯的拐彎處。等孩子一上樓,這些站了很久的家長彼此忽然熟悉起來,開始互相交談。



今天是個陰天,見不到一絲陽光。氣溫也比較低,不時有寒風呼呼吹著,在空曠的操場上站著真有點冷。學校給家長提供了小板凳,一些家長端著著小板凳坐在一樓的拐彎處,一些家長端著小板凳坐到對面教學樓的大堂里面。剛剛還熱鬧的操場瞬間變得安靜下來,家長們有的在低聲閑聊著,有的在低頭看手機,有的在看電視劇。圍著操場走了好幾圈,才找到一個角落坐下來,這時廣播響起:通知晉級比賽要到下午四點半左右結束,請家長提前等候。

我猜無級組會提前出來。于是把準備好的書拿出來看。像這樣能有幾個小時的時間看書真的不多,平時都給其他事情把時間填得滿滿的。今天看的是曹文軒的《山羊不吃天堂草》,上回看了一半,現在有時間可以繼續看完。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三點半的時候,在大堂的一樓有老師在帖孩子們比賽的成績。走上前去,成績單前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鉆了縫擠到前排看。無級組6組帖的是第二輪的比賽。怎么沒有第一輪?我開始找孩子的名字,哦,找到了,2分。天呀,居然有2分,高興得要跳起來了。因為比預期要好!拍照留念后我急忙讓開,讓別的家長擠進來看。

這時聽到身邊的家長在議論:“聽說無級組要是勝一局就晉級10級,勝3句就晉級9級,五級都勝就晉級8級。”噢,原來今天是圍棋考級。我這才明白,怪不得這么多孩子過來。我心想今天孩子就是來鍛煉一下,獲得什么樣的成績都值得表揚!



到下午四點半的時候,陸續又帖了兩張成績單。我看到孩子獲得了4分,很棒!可是,心里開始焦慮起來。都四點半了,還沒有出來。已經3個小時了,孩子今天中午沒有午休,早上忙著寫作業,練琴,中午吃了午餐就過來了。我能感覺到孩子已經很累。我陪伴了一整天,知道孩子不容易,真想這比賽快點結束。

許多家長都站在一樓處,焦急地等待著孩子。有的在等成績,有的在等孩子。這里很容易碰到熟人,一位爸爸拍一下前面的男士,一看認識。大家面帶笑容的問候:“怎么樣?贏了幾局?”被問到的爸爸呵呵的笑著說:“一般般,只贏了2局。”:“不錯呀!”另一位男士說到:“我那個目前贏了3局,就看這局如何了?”這位男士說的時候雙手抱胸前交叉著,一副要勝利的架勢。我轉身不再聽他們說。都這個點數了,還在關心成績,是不是應該關心孩子累了嗎?已經連續腦力勞動幾個小時了。我在外面長時間等著都感覺到疲倦。

快五點半的時候,無級組6組終于出來了。領隊老師喊道:“家長們讓一下道。”一擁而上的家長馬上往兩邊站開,讓出了一條小路。領隊老師高高的舉著牌子,怕其他家長看不到。跟在后面的孩子排著隊像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出來。每個孩子的脖子上都掛著比賽的牌號。只是孩子們的臉色都是煞白色的,顯得很疲勞。孩子們就像籠里的小鳥,被關了很久,終于結束了,神情有點茫然。每個家長都在和自己的孩子打招呼。warmth一直在尋找我,我急忙走向前去挽住孩子的胳膊,問道:“好累吧!”warmth無力的點了下腦袋:“好累啊——。”:“跟老師說再見,我們回去吧!”



我和孩子慢慢的向前走著,孩子說:

“媽媽,好餓!”

:“恩,一會買個面包吃好嗎?”我們安靜的向前走了一會。孩子好像緩過神來,開始說今天的比賽情況。

:“媽媽,我晉級到9級。贏了三局,輸了兩句。”我笑了,對孩子說:

“你真棒!”

:“媽媽,第一局是打平的。第二局是我贏......”孩子這時就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我一邊聽,一邊點頭,不時的表揚孩子。

當我們坐上車的時候,孩子忽然很放松的靠著椅子后背說道:“好累啊——,中間只有一點點時間休息,很短,還沒緩過神來,又開始比賽。”我從倒后鏡看到孩子像漏氣的氣球一樣沒有了力氣,蔫蔫的。這時我是孩子的聽眾,因為安靜地聆聽孩子的話很重要。我身受同感的說:“wamrth今天累了,今天早點休息。”孩子說完閉上眼睛睡了一會。



晚上吃飯,孩子爸爸看到孩子吃飯用手拿菜開始厲聲訓斥孩子:“你看,怎么吃飯的?教你多少遍了?”爸爸大聲的說著。已經疲憊不堪的wamrth突然哭泣起來,邊哭邊說:“爸爸不會說話。”

我馬上制止孩子爸爸,告訴爸爸今天warmth都做了什么,忙碌了一整天,現在居然沒有得到爸爸表揚,只有批評。爸爸聽了,不再說什么。warmth情緒也緩和了一些,開始吃飯。

我想說教育不是簡單粗暴的用語言進行說教,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只能拉遠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是心里距離。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

爸爸在教育warmth的時候太直接,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溝通的方式也很單一。為什么不和孩子閑聊幾句呀?仔細問問今天比賽的事情。用心傾聽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言語中多少可以知道孩子今天很累。然后再提醒孩子不要用手抓菜,容易生病。這時孩子接受起來會更容易。

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其實是很好的為孩子和自己創造了一種良好的溝通情感渠道。陪伴意味著用心去體會孩子的心情,孩子的體會,孩子的感想,孩子的喜怒哀樂!

孩子是不喜歡說教的模式接受來自父母的教導,因為在孩子眼里,父母不是老師。孩子喜歡像良師益友一樣的陪伴,陪伴要能走進孩子心里,而非表面順從。

孩子的成長不容錯過,我珍惜陪伴孩子的此時此刻,用心的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用心的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希望我的文字能帶來一些啟發,我的經歷能給到一些啟示,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長樂于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我們進步一點點,孩子收獲多多歡笑多多。謝謝大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