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開始看這本書,拿起來就不想放下了。花了大約2個小時把這本書看完。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時時有“原來還可以這樣”“作者分析得好細膩啊”的感嘆。
很多人經常掛到嘴邊的就是“我好忙,沒時間怎么怎樣”其實多半時候,我也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自己想要做的事沒有時間做。真相是這樣嗎?“當你真心想要做時,你一定會擠出時間來”這是作者的回答。一針見血有沒有?
下面談談對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個觀點。
“累積時間的力量”
“就算沒有天分,只要你愿意每天花一點時間,做同樣一件事,不知不覺間,你就會走得很遠”對于這個觀點我完全贊同,深有體會。就拿學尤克里里來說,從最初彈小星星都要練幾個晚上到現在,雖然算不上是大神,但上舞臺表演一兩首歌還是可以的。開始學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以后還可以上臺表演,當時就是每天都彈一兩個小時,一天天下來,現在也竟然會彈不少的歌了。她說“日積月累,是笨功夫,也是最聰明的事。”看到這句話時心里有些慰籍,謝謝當時的笨笨的自己沒有半途而廢。
“一件事,如果你真心想要做它,而且愿意每天都進入它,那么它也會進入你的生命,變成一種宿命的節奏,它會和你的呼吸合為一體” 作者說這句話真不是夸張或者境界高。當你真的有熱愛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也會有這樣的感慨。對于作家來說,每一本書就是他的孩子;對于畫家來說,畫筆就是他的生命;對于彈琴的人來說,琴就是他的必須品,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的男/女朋友或生命的另一半。你的成就或挫折,你的孤獨或狂歡,你的快樂或憂傷,在它身上都傾注著自己的感情。我說不出,但每天都有想要抱著我的小U睡覺的沖動。如果超過三天沒彈琴,就像是犯了毒癮一樣,渾身不舒服,心癢手癢,整個人都不好了。也許這個是“累積時間”后的副作用吧。但如果你熱愛它,他就不是苦差事,而是在享樂。
時間劊子手“一心兩用”
“師父,什么是修行?”
“想吃飯就吃飯,想睡覺時就睡覺”
“這么簡單,為什么我不覺得自己是在修行?”
“世人在吃飯的時候,通常都不好好吃飯,想著要做這個那個;睡覺的時候也不肯睡覺,東想西想,所以吃飯時沒有好好吃飯,睡覺時沒有好好睡覺,都不是修行”
是呀,在現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一條微信,一個短信都很容易讓我們分心。想做的事的就很沒有效率,也白白耽誤了很多時間。倒不如給自己設置一個番茄鬧鐘,專心25分鐘做一件后,再去想其他事情。警惕警惕。
“處理好自己與時間的關系”
“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我們所能做的,是管理好自己和時間的關系。很多人并不是苦于時間不夠,而是不會用時間。先做小事再做大事,所以做重要的事是總沒時間” 有點臉紅,這不正是在說我么?每天都是趕在最后一秒鐘才出門,即使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也會等到最后期限才開始動手。有時候我自認為自己很精明,沒有浪費時間,一分鐘不差,不遲也不早。而且每次這種心跳加速又“峰回路轉”的感覺讓人很興奮。但就像作者說的“自以為很精確,但常陷于人算不如天算的窘境” 記得有一次我要從深圳去陽江,以為自己的時間算得剛剛好,哪知工作上突然有事情處理,等我火急火燎趕去車站時,已經比發車時間晚了十幾分鐘車早就開走了,后來不得已又重新買一張車票,白白浪費了幾百塊錢。而這個錢,如果我能提早出門,是不用花得那么冤枉的。而這種不堪回首的往事在我身上發生了不止一次,雖然當時也悔恨,但時間過去了,又重蹈覆轍了,可見我是多么不會管理時間。而作者筆觸很細膩的原因是,她完全說出了當時我的這個心理活動“我這么早去,車也不會提前開,提前在那里等多浪費時間啊”是呀,我一直這么認為。“早去不一定浪費時間,那些看似浪費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早到的半個小時,可以在休息室里享受悠閑的時光,輕松的喝杯咖啡,看看女性雜志里頭的流行服飾搭配,也可以打開手機看看新聞,甚至可以看完一本書,這些事情,都比在車上擔心時間,途中因為焦急而口干舌燥來的好”原來還可以這樣!原來也可以利用等待,完成更多想做的事,而且心情也更平和從容。觀念轉變后,對比起來,我更喜歡后者,忍不住想要試一下。例如每次上班試試提早20分鐘到辦公室,每次約會試試提前出發,每次坐車提前去到候車室.....原來轉變如此容易。
除了以上幾點外,這本書還介紹了其他時間管理方面的小技巧,例如“完成任務后犒賞自己” ,“披薩工作法” 把巨大的任務切分,把進度算好,一小步一小步地完成等等。總之這一本有著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條理清晰的書,很值得看。
以上,與你分享。